问题导向统领 创新监管模式 加强基础建设 我县食品安全工作成效显著 作者:陈宏健 刘凯 时间:2016-08-01 次数:181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本报讯我县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并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食品药品监管“四个最严”要求,认真落实省委书记骆惠宁在沁和能源集团中村煤业公司透水事故现场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政隆重要批示要求,全面落实“四有”,履行好“两责”,以问题导向为统领,探索创新监管模式,加强监管基础建设,不断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综合治理能力。
  加强领导,全力推进食品安全城市建设工作。县委、县政府多次对创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及时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逐级监管,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及食品安全事故督查督办等制度,进一步明确了乡镇政府负总责,各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基本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县、乡、村监管体系。
  加强监管,突出重点,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上半年,结合我县实际,重点开展了乳制品专项整治、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儿童食品、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畜禽屠宰和肉制品专项整治、食醋等特色行业专项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3621人次,排查生产经营单位2120户次,查处案件14起,罚款7.5万元,责令整改185家,共受理群众投诉举报30件,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完善基础,充实力量,全面提高安全监管能力。加快推进乡镇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乡镇监管站全部达到“五个一”标准(有一个独立的办公场所、一辆执法用车、一套办公桌椅、一部执法记录仪、一台打印机),确保食品药品监管“有责、有岗、有人、有手段”。每个乡镇设置了快检室,配备1套食品快速检验设备。全县各村(社区)配备436名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
  开拓创新,高效管控,全面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一是全程追溯体系建设取得成效。重点以食醋生产企业为先导,积极引导和推动食品生产企业加快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建设,逐步建立起原辅料进货采购、生产加工、验收入库、产品销售所有环节的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让产品做到来源清、去向明,信息化平台录入率达到100%。二是监管信息化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全面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互联网+”食品药品智慧监管工程,充分利用信息化监管执法平台、平板电脑、便携式移印机等执法终端,实现现场检查、现场录入、数据实时上传、现场制作执法文书等功能,进一步提高对食品企业的智能监管水平。
  广泛宣传,积极动员,营造人人参与的舆论氛围。为全面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营造“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氛围,充分利用网络、微信、手机短信平台,电视、广播、传单等形式,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深入开展农村、社区、学校、机关、企业、工地等“六进”宣传,并在人员密集场所开展了“五个一”宣传活动,广泛宣传,进一步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引导公众健康消费,提高企业遵纪守法的自律意识。截至目前,共发放食品安全宣传资料1万余份。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