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传统文化走远 作者:王嘉琪 时间:2016-07-15 次数:171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从小我们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我们感动于“卧冰求鲤”的孝道,于是我们懂得百善孝为先,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的一切;我们感动于“悬梁刺骨”的勤学精神,于是我们懂得天道酬勤,勤学奋进,珍惜学习知识的机会;我们感动于“拾金不昧”的良好德行,于是我们懂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时时规范自己的行为……传统文化教会我们很多东西,深刻且受益终生。所以,我们不能让传统文化走远!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给我们带来更多便利和美好生活的同时,也使得人心发生了变化。教科书里是童话世界,有白雪公主,有灰姑娘,让孩子们纷纷效仿去做美丽的公主,做优雅的女王,孩子们谈论的话题里,是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光头强与熊大熊二,是奥特曼,是钢铁侠,但问起谁是董存瑞,谁是邱少云时,在谈及岳飞和秦桧的好坏时,他们哑口无言,一脸无知。他们常常把弟子规、三字经挂在嘴边,但从未深入地理解过其中的含义,流于形式,止于背诵。孩子们从小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是获得美好品行,养成良好的习惯的关键,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让传统文化深入其骨髓,让其健康成长,让传统的优秀文化带领他们走进文明,走向美好。
  再看看现在的有些年轻人,每天都抱着手机演示什么叫低头族,常常沉醉于偶像剧的浪漫世界里很少思考生活,与网络为伴,有问题直接百度。有些人甚至开始有意设置诈骗网站以骗取钱财,有的人不择手段迷晕路人拿走其身上值钱的东西,倒在路上的老人,开始迟疑要不要扶,食品不安全、药品不合格、水污染、旅游陷阱……种种道德缺失的现象,都源于背离了祖先的祖训,与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面对这些情形,当务之急便是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加强自我修养,提升个人素质,创造社会的美好与和谐。
  加强自我修养就是要不断学习,不停思考,充实自己。知识是海洋,无边无际,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曾有一张照片深深震憾了我,凌晨四点,哈佛大学图书馆里满座,大家都在认真看书学习。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有天赋使然,但最重要的是他的努力,有一档节目叫《最强大脑》,从中所选的队员是要参加国际赛的,他们各个身怀绝技,天赋异禀,但他们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骄傲自大,而是不停努力,有一个选手叫贾立平,他还在学校进行自己的博士研究,然后因为节目录制又不得不出发,凌晨1点左右一到宾馆就开始进行练习,4、5点才睡下,6点又开始录制进行比赛了,他的比赛项目是拧魔方,不是看着拧,是蒙起眼睛拧,对一个脑力劳动者来说,大脑没有得到充足休息是多么残酷,累到在后台一直打瞌睡,但他还是赢了。古人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身边其实这样的事并不少,有同学一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获得一等,特等甚至国家奖学金,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传统文化并没有走远,我相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的故事还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只是对有些人来说,它走远了,所以,见贤思齐,让传统文化牢牢抓住你的手,带你走向成功的殿堂吧。
  加强自我修养就是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德行。让我们回忆一下,陈斌强五年如一日背着生病的母亲上班,边悉心照顾母亲,边教书育人,成为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海口市多年被评为中国环境卫生最好的十大城市之首,与其市民自觉保护环境,讲文明树新风是离不开的。古人早已告诉过我们。“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要常常自省,为人要严谨而讲信用,对人尊重友好。四海之内皆兄弟。对待父母,要“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对待朋友,要“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对自己则是“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人若爱惜物命,也是替天行道的善事”告诉我们放生不杀生,爱护小生命,生态平衡人人有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告诫我们珍惜粮食,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花开花谢,草木荣枯”在提醒我们自然有自然的规律,我们要顺应,不要反其道而行。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方方面面,我们要三思而后行,让我们的行为能够符合传统文化的标准,才能更好更快地建设我们的和谐大家庭。
  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一生受用,我们都应更好地完善自我,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让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勇敢地有担当地撑起祖国美好的明天吧!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