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的情怀 作者:张见素 时间:2016-07-15 次数:153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啜希忱老师的五卷文集《洗尘文集》一气呵成,全部出版了,我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大约在两年之前,啜老师、张卯春前辈和我在一个小店的一张小桌子上吃饭,他那时还在为出版一册清徐自己的书画集四处奔波,联系作者,收集作品。2014年国庆节和重阳节之前,《清徐贯中文化、醋文化、葡萄文化书画集》由县老年书画协会编印出版了。在他策划编辑画册的这段时间里,还出版了罗贯中学会会刊《罗学》第三期,并着手编辑《中国三国戏曲集成大全》的工作,同时还参与操办了省运会拳击比赛和本县的一些乒乓球活动。
  我感觉是在画册出版后,他将主要精力放在五卷文集的编纂上。在2015年3月到6月四个月内,我分别收到他的诗词卷、散文卷、小说卷、论文卷,每月一卷。人物卷稍晚一些,在10月份。我敬佩老人执着的精神和为人处世友善、豁达的胸襟,又很珍惜先睹为快的荣幸,所以每一卷我都认真地看了一遍,当然所得颇丰。
  其实还没有这五卷书之前,一想到啜老师,我就会想到《左转·襄公二十四年》里的那句名言:“太上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或许啜老师他本人并没有刻意追求,但是他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
  都说人性复杂,因此世上多数人,由众人看,多是有褒有贬,有毁有誉,这也没什么,倒很符合上帝造人的规律。但我周围凡认识啜老师的人,没有一个说过他一点不是。他的敬业精神和侠肝义胆有口皆碑。无论从事体育工作还是经营文化事业,他都是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无论同事、朋友还是弟子、晚辈,他无不满腔赤诚,倾心尽力。他精心培养乒乓健儿,发扬光大武术和围棋,惠泽乡梓;东湖诗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扶持、提携、凝聚了地方上的文朋诗友,使得这一领域欣欣向荣;罗贯中学术研究会的成立、学术期刊《罗学》的发行,虽属竭力经营,但它却维系着清徐的文化命脉,支撑着一个文化强县的门面。在文联主席任上,他发现人才、提携后辈、打造精英,举办书画展览,召集葡萄诗会,成立各种协会。可以说,在这个历史时期,只要提起清徐的文化,啜老师无疑是那个最活跃、最具感召力和凝聚力的人。这是他几十年来靠无私和勤奋修炼的德行和对家乡的贡献。
  他早就退休了,许多事,他都可以不做。即便精力充沛,非要做些什么,那么,随便找个地方,随便找两个合伙人,随便办个什么培训班,凭借他的功夫和声望,那银子不是哗哗地来?不过这一方面,他倒是颇自知,因此他自嘲:“哪有智人痴似我,节衣缩食印诗文。”——不光印自己的,还要印别人的,还要印清徐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打包票肯定有许多人不理解他,心里满是窃笑。
  但是我理解他。最近几年,公事私事兼顾,我与他接触较多。他身体不好,如他自己所说,“口哑耳聋眼又花,体内三高多疾病”,年龄又高,皮肤、心脏、血象都出过问题。但是新书发行那天,他精神矍铄,非常自豪地告诉大家,他所有的各种毛病都不治而愈了。没有过这种体会的人或许不肯相信,然而,同道的人都懂得什么叫做精神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这样的榜样就在身边。我想无论啜老师他已经做了什么,还将做更多的什么,这些有形可见的创造都不是最重要的。实际上,他这样一个人,其最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启示我们,作为一个很渺小的人,如何怀藏一颗赤子之心,爱他人,爱家乡,爱工作,爱事业,最后都蜕化为对自己人生的尊重、珍惜和钟爱。
  至于立言,就不用多说了,有他自己各个时期、各个年代编纂或创作的东西为证,从80年代刻印的《东湖诗集》到今天出版的《洗尘文集》,中间还有长长的一段足迹,一个个深深浅浅的脚印。
  这小而温馨的五卷文集是一个里程碑,我愿啜老师以此为起点,踏上新的征程,从此更愉快,更健康,更有激情,更有成就!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