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已离弦
作者:吴国娟 时间:2016-07-06 次数:150 语音阅读:
那是期末考试的第一天,我第一考不监所以待在办公室,当时留在办公室的还有另外几位同事。
快嘴兰姐先打开了话匣——“我那一对冤家父子昨晚的世界大战害得我两点多才睡着!”她一面摩挲自己憔悴的脸儿一面开腔诉苦。“那么乖的儿子怎么会和他老爸开战呢?”有同事接腔。兰姐的儿子在我们这届可是出了名的优秀呀!乖巧听话懂事有礼,积极向上学习努力,大小考试不下全校第二!“哎呀,不止一次了!就说昨晚吧——他看书到十一点不睡他老爸提醒了一句还不睡,十一点半还在看他爸火了过去把灯给关了,他也拧上了,又开了,老的关小的开,这战争就此开始啊,一直耗到一点!”兰姐回忆起来依然怨气满胸。“这些孩子啊!”另一位妈妈接着倾诉,“我家那个上周日返校时我让带上羽绒衣说下周会大幅度降温,可人家偏不带,我也不想多说他了,再说我俩就杠起来了。”她儿子今年上高一,身居班长要职。
一位爸爸也有话要说:“我那一米八的大个子也不是好惹的!上次竟然威胁我‘你再不讲道理我就放倒你了!’”我们都被他诙谐的模仿逗笑了。他儿子在我们学校上初三,据说也是年级数一数二的优生,反正一次开学典礼上一个大个男生作为学生代表作表态发言时他是积极地在台下照相的。“我儿子上幼儿园大班时我使眼色就不顶事儿了,现在上了小学,我说话都不顶事儿了!”他,一位二年级男孩的爸爸刚从门外进来,显然他听懂了我们的谈话主题赶紧发表感言。他家小儿来过办公室好几次,在我们眼中也算一个乖巧听话的好孩子呀。
最后,我总结陈词:“终于松口气了!看来不光是我家的小儿难养啊!”
大家都呵呵笑了,笑声中有些些释怀,也有些些无奈。
光“儿”难养吗?“女”就好养吗?清楚地记得一位女生的妈妈曾给我打电话:“吴老师,您能不能帮帮我!我都快被我那闺女气疯了……”我能感觉到话筒那边的她眼在流泪,心在滴血。
看来,是“孩”难养啊!
老百姓常说:“养儿方知父母恩”,细思一番,不论我们有无明显清晰的记忆,我们当年作为“孩”时应该也或多或少地对抗过我们的父母,只是我们今天为人父母时我们才真正对这份叛逆如此过敏。
究竟是谁的错?谁都有错?谁都没错?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得更高更远一些——《圣经》里说:“children are an heritage of the lord(儿女是耶和华的产业)”我们只是代为抚养。
席慕容写过一篇《非走不可的弯路》:“过来人”的“拦路癖”,无非是想让后人少犯错误,少走弯路。但人性的发展,却无视这些,它按照人的成长规律循序渐进。不会因为长者的经历,而废除后来人的成长过程,没有这一过程,就没有真正的成长。这是规律。所以,明智的长者,会在叮咛之余,微笑着关注这一切的发生与结束。”
刘墉也写:“每个人从一出生就使尽‘吸奶的力气’,要吃、要喝、要拿,要长大。你不让他翻身,他要翻;你不让他爬,他要爬;你不让他走,他还要走;你不让他跑,他还要跑。跑着跑着,跑离了父母的视线,跑离了父母的身边。这就是生命!从你孩子出生的那一刻,他就不再是你的私有财产,他就要走向独立,有他自己的家。”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是不是看得高远了些,看得高远了一些的我们是不是释怀了些。
文至结尾,一起和先哲纪伯伦来高声朗诵一遍吧——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渴望自身的儿女。
他们通过你出生,却并非来自于你,
虽然他们和你在一起,却不属于你。
给他们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给他们的身体提供住房,但不要禁锢他们的心灵,
因为他们的心灵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达不到的明天。
你可以努力将自己变得像他们,
却不要设法把他们变得像你,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会停留在昨天。
你是发射孩子生命之箭的弓,
弓箭手在无穷之路上瞄准目标,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好让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此刻,箭已离弦。
我们真正该做的或许只能是微笑地注视吧,带着些无奈,带着些智慧。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