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文明幸福生活 ——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城乡统筹发展述评 作者:孙兆纲 时间:2016-06-29 次数:239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我县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统领,以“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扎实推进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市场体制、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管理体制“六个一体化”,进一步破解转型难题、拓宽发展路径、提升发展质量,让全县人民共享文明幸福生活。
  理念:城乡统筹发展为统领
  我县是农业大县,截至2013年,全县城镇化率仅为29.4%,分别低于省、市21.8和54.3个百分点。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文明和实惠,是县委义不容辞的责任。县委一班人认识到,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本质要求,就是要把工业和农业、城镇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发挥彼此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作用,实现整个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14年2月,县委十三届七次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六个一体化”为主要内容,明确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
  在推进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中,我县坚持解放思想、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勇于创新的原则,以“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以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市场体制、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管理体制“六个一体化”为突破,进一步破解转型难题、拓宽发展路径、提升发展质量,着力建设开放包容、城乡一体、产业低碳、田园秀美的全省综合实力强县。
  工作实践中,我县紧紧抓住扩权强县试点县和全省转型综改方面的政策机遇,挖掘优势,落实相关政策,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承接扩权事项,主动做好简政放权,积极探索县域深化改革、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目前,我县城镇化率达到43%。
  路径:“六个一体化”
  县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以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市场体制、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管理体制“六个一体化”为突破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规划是龙头。坚持“全域清徐”的理念和“三个集中”的原则,理顺城乡布局经络。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规划要求,注重前瞻性、长远性、建设性,对接太原市整体规划修编,突出地方特色,完成县域总体规划、县城总体规划、建制镇与中心集镇(中心村)发展规划和开发区总体规划的修编。强化规划的严肃性,严厉制止一切违反规划的建设行为,把城乡建设所有项目关在城乡规划的“笼子里”。
  产业强支撑。按照“开放包容、城乡一体、产业低碳、田园秀美”的发展定位和“新兴产业拓展区、都市农业观光区、现代物流枢纽区、文化精品聚集区”的功能定位,推进工业企业向开发区集中,全力打造煤焦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加工四大产业,构建起产业支撑新体系。
  城镇化夯实基础。坚持“以人为本、产城一体、保障配套、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化理念,以滨河东西路南延和太原产业转移为契机,以压矿村改造、地质灾害村搬迁、园区项目占地整村搬迁为重点,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吸引人口、生产要素迅速向县城和就近中心镇村集聚,形成大县城、重点镇、中心村的城镇化新格局。
  机制创新添活力。在全市率先开展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推行“认缴制”、“一地多证”、“审核合一”、“网上登记”、企业年报制度等改革措施,2015年,个体工商户增加2389户,企业注册新增807户,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在全市率先运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积极探索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代耕代种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对全县合作社进行规范管理,形成蔬菜、干果、农超对接、技术服务等专业性较强的大型合作社。
  效果:城乡居民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近年来,我县坚持资源、公共服务等向农村倾斜,破除城乡分割的各种体制障碍,让文化、社保、医疗、教育等加快走向城乡公平,形成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让城乡居民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15年,全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78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92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70:1,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民生投入进一步加大。2015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6亿元,同比增长28.9%。其中:教育支出4.5亿元,同比增长41.99%;科学技术支出0.13亿元,同比增长15.3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6亿元,同比增长40.82%;医疗卫生支出2.42亿元,同比增长24.1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0.21亿元,同比增长51.14%;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25亿元,同比增长41.63%。
  城乡文化体系一体化进一步加快。大力推进“农家书屋”、“乡村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县图书馆跻身国家一级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大,共列入国家级保护项目4项、省级9项、市级2项。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15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444人,户数891户,发放城市低保金742.73726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低保对象4342人,户数2543户,发放农村低保金1679.8843万元,农村集中供养五保户人数437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得到有效实施,发放标准不断提高,目前,城镇低保为525元/月,农村低保为400元/月。
  城乡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2015年,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达97.1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247046人,参合率达99.32%。新建和改扩建标准化村卫生室100所,农村改厕2030户,通过了省级卫生县城验收。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