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房纳凉度炎夏 作者:张仲杰 时间:2016-06-22 次数:244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芒种到,夏至来,我们又要面对炎热的夏天了,这让我不由回想起小时候在房顶上纳凉度夏的美好时光。
  我小时候住在清徐老家,每逢炎热酷暑到来之时,气温高达摄氏30多度,火红的太阳将大地烤得发烫,走在街上一股股的热浪迎面扑来,身上便淌下滚滚的汗水,真能感觉到粒粒的汗珠在背上滚动。我母亲每天都要熬煮绿豆汤和甜根根(甘草)水,有时候还要装在罐子里,泡在水缸里浸凉为全家人防暑解渴。每逢我们放学回家,父亲从外面归来,都要捧着绿豆汤和甜根根水狠狠地喝上一大碗。
  夜幕降临之后,大地仍未降温,越是天气炎热,空气便犹为沉闷。这时候,母亲就会招呼大家上到房顶上去纳凉。我家的住房是一座典型的明清古式住宅。高耸的房舍由灰砖垒砌而成,房顶是老式的灰房。在我们的家乡,房顶有两种,一种是由收打小麦后碾压细碎的麦秸和麦糠混合黏土和泥做就,这种房顶遇到雨水浸泡或年代长久之后,便松软不平整,不便上去。老式的灰房是由泥煤燃烧之后,由未燃尽的煤粒混杂上煤里面的铁、铜、铝等金属元素和硫磺等矿物质炼结而成的硬块,当地人叫做“燎磁猴”。这种用来灰房的材料坚硬得很,犹如现在混凝土里面的小石子,混合上石灰抹在房顶上,然后用棍棒反复捶打而成,微红色,特别坚硬平坦。夏秋收获季节人们便在房顶上收打粮食,也可晒粮。晚上,在房顶上休息便成了不错的选择。
  晚饭之后,母亲抱上一块凉席,有时拿上一块旧床单,我们各执一把鸡毛凉扇或一只厚纸折叠的纸扇,便来到房顶上。有时候,我们围坐在父亲身边,静静地听他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当讲到后羿的射击本领时,我们便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当讲到嫦娥吃了灵丹妙药成仙,身不由己地飞向月宫时,我们也为之感叹不已。有时候,我们静静地躺在房顶上,看着高空闪闪发亮的星星,听母亲讲“七星”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变化。有时候一阵凉风吹来,更感到十分惬意。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我们轻轻地背诵着课文或儿歌。“弟子规”、“百家姓”、“三字经”都成了我们的必修课。
  有时候,干脆在房顶上支起一个“三角架”,上面遮盖上些旧床单或旧毯子,便成了一间小窝棚,这里便成为我们度夏的“阁楼”,凉爽的“家。”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