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粽叶飘香,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
早上睁开朦胧的双眼,发现我的手腕戴上了漂亮的五彩绳,妈妈说五彩绳可避邪驱瘟,代表吉祥,是过端午节的一种习俗。
那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带着问题我急忙跑到书房找爸爸求解。爸爸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著名诗人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诗人,还是一个很有名望的官员。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在他的辅佐下,楚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家渐渐强盛起来,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百姓对他十分爱戴。但是,朝中有些权贵对他提出的改革措施非常不满,他们想方设法诬陷屈原,昏庸的楚王听信了谗言,逐渐疏远了屈原,最后把他流放到南方。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体。一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投入江中。从此,每年五月初五祭奠屈原的时候,人们都往水中投粽子。这一天也逐渐成了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传到今天,人们已不再往江里投粽子了,但有一些活动依然保留了下来,逐渐演变成端午节吃粽子,喝雄黄酒,在屋檐上插艾叶、佩带香囊,在手腕上缠五彩绳和赛龙舟等习俗。
吃着妈妈包得香喷喷的粽子,感受着古代诗人的爱国情怀,沉浸在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豪情壮志里,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端午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