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镇六合学校的前身是成立于2002年9月的清源镇二中,在2014年9月与清源镇六合中心小学合并而成九年一贯制学校——清徐县六合学校。她是一所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学校。
六合学校位于清徐县文源路西段,与清徐县公安局毗邻,是一座环境优美的学校。学校占地总面积25412㎡,建筑总面积7534.14㎡,学校教学设施齐全、规范,设备精良,常规教室全部配备电脑、投影仪、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常用电教器械,整个校园布局合理,建筑精美,环境幽雅、整洁,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质量的人才创设了优越的条件。
学校现有教学班27个,在校学生947人,教职工87人,其中专任教师本科56人,专科24人,具有中学高级职称者28人,县级及以上优师(县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31人。全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扬“团结进取,严谨治教,精心育人,无私奉献”的六合精神,形成了团结、向上、创新、奉献的良好氛围,敬业、爱岗、厚生、乐教,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探索出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之路。
亮点一:抓校园文化展育人风采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学校的文化氛围形成了,这所学校就拥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六合学校通过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
该校有着特色鲜明的管理文化。首先明确了“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又规范了该校的校风、校训、教风、学风,设计了学校校徽,谱写了学校的校歌,修订完善了学校章程、制度。积极践行“以人为本”理念,凝聚了全校师生的向心力、战斗力。
该校有着丰富多彩的隐性文化。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校园文化建设引向深入。升旗仪式上学生在国旗下宣誓、开学典礼上进行优秀学生表彰、组织学生进行爱心捐款等活动,每学期都要举行一到两次的全校大型活动,各种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
该校特别注重养成的走廊文化。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墙壁也会说话”。“三风一训”醒目悬挂,(即:校风是真诚包容,大气灵动;教风是敬业、厚生;学风是自觉而专注,构思而好问;校训是心有静、行有度、学有长)。办学目标和理念展示于主楼大厅两侧墙壁,楼梯墙壁上悬挂着内涵丰富的版面,包括名人名言、文明标语等;更有“爱、善、智、诺、行”、“勤、真、谦、悟、趣”系列版面,规范学生的言行、习惯,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该校有着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为进一步把素质教育落在实处,学校加强了班级文化建设。每个班级根据自身特点,规范了本班的班风、班训,各班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自己的风格。每学期班内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班内手抄报设计比赛、书画展览、写字比赛、演讲比赛、古诗文诵读比赛等各项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使学生的精神风貌和良好品质成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该校始终坚持凸显“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文管理相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活动相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与班级文化建设相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养成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学校活动中,坚持每年进行古诗文诵读比赛,传统文化手抄报、板报设计比赛,师生书画比赛等竞赛活动,将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目的落到实处。
亮点二:抓养成教育管理见成效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中养成'。”
为此,近年来该校德育工作就一直把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习惯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项重点来抓,以养成教育精细化管理为特色,以学生观为出发点,为学生的今天负责,为学生的一生奠基;以质量观为落脚点,注重落实养成教育的针对性与增长性。
一进校门,墙上悬挂着八大习惯的大幅标语,时刻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养成教育,力求使学生养成以下良好的习惯:
养成文明礼仪习惯,特别是待人接物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自主预习的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特别是在阅读中思考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特别是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健体习惯,特别是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的习惯;养成勤俭朴素的习惯,特别是不穿名牌服装、不吃垃圾食品的习惯;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特别是做家务的习惯。
经过学校的养成教育精细化管理,该校涌现出了一大批“文明之星”和先进班集体。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学校的文明之花丛丛簇簇,灿烂盛开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亮点三:抓教学改革质量有保障

以研兴教,提高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一是规范教研行为,严格落实教研室各项考核制度。积极开展有效教研,坚持说讲评课制度。教师每学期听课20节以上。二是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该校本着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促发展的理念,积极鼓励教师投身学科课题研究工作,针对自己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展开研究,切点小,深挖掘,收效大,有90%的教师都有自己的课题,其中获得市级个人课题的教师有:崔燕、郝繁荣、薛美峰、闫巧林、薛艳萍,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
倡导创新,践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成人、成才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对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观点,被人们广泛接受。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与在有能力的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方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之间的区域。
借鉴维果茨基的解释,该校提出,教师也存在着“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即教师在外部支持引领与内在改变结合的情况下,他们的教学观念会不断地转变、教学知识会不断地丰富、教学能力会不断地提高。该校将教师的现有发展水平与教师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之为“教师的最近发展区”。
“欲速则不达”,从教师发展的角度看,渐进、稳妥地推进课程改革,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因此,该校积极践行“以人为本”理念,让每个教师根据自身目前的教学实际,确立了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从而使学校由原来的“一讲到底、先讲后练、先教后学、以教为主”教学现状,形成了现在的“讲练结合、教学互动、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四种教学模式,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局面。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创设了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环境,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鼓励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主动学习。创设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该校中考成绩一步一个台阶,从2013年以来,每年中考成绩名列全县前茅,2015年初三年级统考成绩取得全县第一,且九年级毕业生合格率100%。
群峰嵯峨无足道,踏出青山路一条!该校秉持“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大胆创新,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升办学内涵,逐步形成了“有魅力的质量,有灵魂的品质”的办学特色,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中考成绩连年在全县名列前茅,被评为“太原市科普示范学校”、“清徐县文明单位”、“清徐县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荣获“清徐县安全能力建设优秀奖”、“清徐县教育教学优胜奖”等,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机遇与挑战并存,成功与奋斗同行。回首过去,成绩只是新起点;展望未来,再创辉煌志更坚。在不断向前的教育潮流中,清源镇六合学校这艘航船,一定会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