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甫这样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刘向这样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高尔基这样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纵观历史,从国内到国外,从古代到现代,多少诗人墨客,对读书都有很高的评价。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产品也日新月异。“低头族”也成了时下的一大潮流。聊微信,发短信,做业务,搞项目,忙得不亦乐乎。又有多少人潜心阅读呢?
阅读,力大无群,小至人体健康,大到人类的存亡。阅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它和我们的生命相始终。阅读,是一种精神的旅游和探险活动。读完一本名著,就是走完一种人生,就会从中得到别样的人生阅历,得到情感的熏陶,审美的愉悦,道德的感化。阅读,给我们前行的力量,给我们温暖的慰藉,给我们善良的心灵,让我们的灵魂变得饱满充盈。一个对书籍敬而远之的人,不管他怎样刻意包装,总是难以潇洒起来的,惟有经过书卷的浸润,才有可能超越自我、发展自我。阅读别人的作品要和阅读自己的生命相结合,要从别人的作品中读出自己来。坚持阅读,势在必行。放下手机,静心阅读。
说的高尚一点,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的自私一点,读书是为了让自己过的更好。比如,教学是我的职业,所以我必须保持比较大的阅读量,得不停地提升阅读水准,要锻炼脑力,要接触新知,要保持语感。只有这样,才能吸纳新的教育理念,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在教育岗位立于不败之地。每天早晨醒来,拿过手机,先读几十页电子书,就这么一个习惯,一个月一本书有保障了。每年读几十本书,是非常容易的事。
这不是炫耀。很多职业像我一样,是必须阅读的。无法想像好的科学工作者不读最新的科学论文;无法想像好的医生不了解最新的医疗进展;无法想像好的律师不知最新的司法解释。无法想象好的教师不经常阅读将如何面对这场革新带来的洗礼。所有知识产业,不阅读,就意味着失去竞争力,等着出局,甚至被淘汰。阅读,是为了提升你的能力,增加你生活的厚度。阅读,是吸收的过程,贮存的过程,不断充实自己的过程。我们以前总是出题、练题、做题、讲题,现在我们的角色要转变了,孩子们都站在了知识的高地上,你还站在洼地里,怎么办?我觉得当老师非常危险,对一个老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我现在深深感觉到,只有做一个读书人,才能做一个合格的老师。“一桶水”总有耗尽的时候,一支“蜡炬”总有燃尽的时候,不阅读,又去哪里寻找“活水的源头”呢?当今教育观念的快速变化,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使我们曾经的教学观念日渐落伍。但只要读书,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心里就会敞亮多了。
书是生命永恒的香味,把读书作为日常,是一个人生命之中最好的习惯。让我们放下手机,少聊一会儿微信,少玩一会儿游戏,一个人静坐在窗前,品读一本好书,细细地咀嚼书中的文字,反复品尝,满满的都是余香。时光流逝,岁月不言。朝赏千篇,暮读万卷,古今中外尽在心间。生命在书墨中渲染,这种随心惬意的时光仿佛古人隐居一般悠闲自乐,沉醉其间。最浪漫的事,莫过于与阅读长相厮守。放下手机,静心阅读。
同仁们,如果你已经很久未曾阅读,那么,今天请重新拾起那本你一直想读却还未读的书。你相信吗?它会让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