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节来了,又闻到了那熟悉的粽子味道。有人说粽子是甜的,有人说粽子是酸的,也有人说粽子是苦的。然而我却想说,粽子是“香”的,跨越时间千里之外也可闻到的“香”。
小时候,看着妈妈包粽子,从入锅的那一刻起就被它的香味吸引了,自己更是拿着一种很像粽叶的草的叶子模仿起妈妈的包粽子来。傻傻地一直守在锅旁,当一粒粒米和枣组合成最美味的粽子出锅时,早已留下了口水,想想当时的样子都是馋死了。现在长大了,小时候这种“傻傻”的状态没有了,但是对于粽子的“香味”却一直留存,直到现在,每每过端午节都会想起那曾经的粽“香”,比比现在的粽“香”,有一种陈年的美。
每过一个节日,小时候的我们都是直接奔着吃去的,看着那些不同节日里的不同特色食品,别提有多高兴了,那是一种最单纯的表达,没有羞涩,没有伪装。端午节因为粽子的存在而让我们有了更多的记忆,吃进去的味道,留在心里的才是美味。年复一年地过着,粽“香”至今还保存着那种原汁原味的味道,虽然经过了时间的打磨,但是最地道的味道没有变,因为粽子里还包着满满的爱。
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大批量的包粽子已成为现实,但是我还是喜欢那种手工包的粽子,如果自己能参与一番,那就更好了。可能看上去没有想象的完美,但是吃起来却特别的“香”,浓浓的粽香直达心扉。不论我们身处何地,年方几何,走过的岁月无法回头,但是能留一份最美好的味道在心底,真的很好。粽子以其独有的形象告诉我们,它不光长得特别,还有让人垂涎欲滴的“香”,最让人难以忘记是背后的亲情。
粽“香”可以超越千山万水,粽“香”可以打破时间束缚。如今,我自己动起手来,不用妈妈那样“辛苦”,我便可以闻到儿时的粽“香”,而且发现自己变得愈发高兴,没有了小时候的“傻样”,理智、懂事、孝敬的我更希望接过粽香的接力棒,包包自己爱吃的粽子,让我的粽“香”传给下一辈人。
许多人都说,自己包的粽子最“香”了。吃,虽然可以让嘴上过瘾,但是真正过瘾的是自己倾注的心血。别小看这小小的粽子,有人喜欢吃绝对是一种幸福。小时候,妈妈把她的亲手包的粽子递给我时,我就成为了我家粽“香”的接班人,直到我真正吃出了自己的味道。我很庆幸,家的这门手艺没有失传,在妈妈的教导下,我掌握了包粽子的方法。现在的我,已不是吃着品粽“香”,而是包着闻粽“香”。只要拿起米和枣就会有一种想包粽子的冲动,粽“香”真的把我迷住了。
我希望,这样的粽“香”能代代流传,不分男女,不论长幼,在心间相传。在每一个人心中,或许粽香的味道并不一样,但是却可以勾起太多的回忆,经过时间的洗礼,愈发的温暖、甜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