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情翰墨烛光暖人心 春风化雨挥毫绘夕阳 —记徐沟老年大学书法教师常录继 作者:常金柱 关春贵 时间:2016-05-30 次数:137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在我县文化底蕴深厚的徐沟镇有这样一位行事低调的书法老师,他钟情翰墨,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他甘当伯乐、诲人不倦,全身心投入到老年书法教育事业。他平易近人、笑容可掬,他用平和的心态激发老学员的学习热情,圆了好多老人的大学梦。他如春风化雨,滋润学习书法者的心田,象明烛引路,拨亮学习书法者攀登知识颠峰的道路。他就是——徐沟老年大学书画班老师常录继。
  三上太原购教材
  2014年的夏天,79岁的常录继老师被聘为徐沟老年大学书画班老师。常老师原是黑城营村学校的退休教师,书法绘画一直是他的业余爱好,退休后,他更加痴迷于书法,不仅系统地研究过自汉、魏、唐、宋、元、明、清以来几乎所有著名书法大师的字形章法,而且还对书法沿革及变迁状况进行探讨。历朝各代书法界的很多名人墨宝,他能信手可取,脱口而出,如同活字典。他常说,学习书法,首先必须弄懂书法史,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精于一,泛百家,要在平凡中见率真,平中见奇。他擅长正草隶篆各种字体,尤擅行草,运笔行云流水、厚重有力,是享誉徐沟地区的书法名人。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为了在书法教学上能让学员有长足的进步,常录继老师的教学之路决定先从购书读书开始。第一次上太原文源巷碑帖书店,是由他的孙子专车拉去的。在那里,他将唐代四大家字帖及练习书法专用的笔墨纸张买了一大包,这是他退休以来花费最大的一笔开销,对此他却如获至宝。第二次上太原,常录继老师是陪着书画班的两位学员去的,他们坐着公交车,边走边问路,虽然三个老人都走得腰酸腿困,但当他们都满载而归买到自己心仪的书籍纸张时,兴高采烈的像个孩子。
  两次赴太原购书,虽然买了不少书籍,但仍缺乏书法史籍类的书,为了能让学员对中华书法产生、发展、演变及历史上著名书法人物能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常录继老师决定三上太原购书。他听说太原解放路有一家古籍书店,于是叫上酷爱书法艺术的80岁的李星德老人一起同行,没想到他们在太原柳巷下车后,竟然迷失了方向,最后两位老人边走边问,经过一个小时的蜗行,终于找到了古籍书店。两人进入书店一呆就是三个小时。书店里,历代碑帖书法史料应有尽有,每一本都令他们爱不释手。看着这两位饱经风霜的耄耋老人认真研读学习的样子,看着他们喜不自胜大包购书的“豪爽”,连书店的年轻售货员也惊叹不已肃然起敬。
  满腔热忱倾心相授
  常录继老师为人热情坦诚,自持严谨。老年大学的学员书法水平高低不一,有的学员早已在全国举办的各种书法作品比赛中多次获奖,有的则刚刚开始学习基本笔划。在书法班中,有的学员喜欢学颜体,有的喜欢学柳体,有的则喜欢学隶体,爱好不一,如何使学员留得住,学得好,学得快乐,这是常录继老师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他通过理论培训,书法实践、方法指导等方面切实帮助学员提高书法水平,对于新手重点在下面手把手地辅导。诸如逆锋起笔、中锋行笔,不少学员难以理解运用,他就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如教横时,他放慢速度,当堂示范书写,突出一按一提一顿一收的动作,着重笔划走势,如此反复多次,学员看得清,悟得深,记得牢。
  在书法教学中,常老师感到,光靠热情、耐心是不够的,还必须针对学员在学习书法中存在得问题有针对性的教学。他针对部分学生一直依靠字帖写作品,离开字帖就走样,有的则随意拿来一本字帖就临摹,临来临去不像贴的种种现象,总结出三条经验:一是打好基础是前提。学书法不仅要练好基本笔划,懂得如何起笔、行笔、收笔,还要熟悉字的结构规律。二是掌握方法是捷径。学习楷书必须懂得摹写、对临、背临,临摹并重的基本知识,在实践中反复应用。三是勤学巧练是保证。勤练才能掌握笔体,发现问题,巧练即结合老师点评与同学对照作品,这是不断提高书法水平的保证。勤耕硕果香,晚霞胜朝阳。在常录继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徐沟老年大学书法班学员的书法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近年来,学员作品参加各类书画展均获得广泛好评,有9人获德胜杯奖。全班学员你追我赶,好作品层出不穷。
  薪火相传育新人
  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常录继老师在老年大学代课期间,将传承文化瑰宝、培养新生一代也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2005年以来,常老师陆续在黑城营小学利用学生假期时间,义务为学生举办书法美术班,针对一二年级孩子因不习惯握毛笔,常常弄得手上身上全是墨汁,常老师便改为素描学习,三年级以上的学生练软笔书法。
  2016年,为使书法学习常态化,他又与黑城营学校校长协商,每星期四上午给三至六年级学生上一节书法课。在常录继老师坚持不懈的努力下,黑城营学校学生的书法学习远远走在了其他学校的前头。
  有一次,常老师在老年大学授完课回家,刚出徐沟城不远,电动三轮车竟没电了。他边慢慢推车前行,边细细构思教学内容,竟不知不觉走了十几里路。这就是一个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晚年充实而兴致盎然的生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让他精神饱满,活力无限。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耸立云端;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能容纳百川;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但没有任何东西能取代它万物之本的地位。做人低调的常录继老师以学海无涯的追求和笔墨情趣,默默传艺,钟情于书法艺术奇葩,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了所有认识他的人发自内心的尊敬。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