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
作者:王忠刚 时间:2016-05-18 次数:146 语音阅读:
一个故事,诸多元素——阿富汗,喀布尔,风筝,美国,战乱与和平,友情,亲情,纯与善,恶与报,心结,健全的人……
初读已经感触很多!《追风筝的人》——一个阿富汗人用英文写的一本书,读他可以看到时代印记,知晓穆斯林礼教,更可以触摸人心深处最最隐秘的向往。“为你,千千万万遍”,文中的这句话打动了我。
这是一本复杂的书,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小时候,酷爱放风筝,原因有很多——那是每年的一大地方盛世,当时百千人放逐风筝,在蓝天中厮杀,比技术比智慧,胜者被人敬仰,追到风筝的人,这架风筝会成为这一年的荣誉符,这里“风筝”是无上的光环。
对我而言,追得风筝便可得到父亲的厚爱,对于我(阿迷尔)和仆人哈桑,则在活动中培养了默契,培养了浓浓兄弟情。
这是书中最简单最肤浅的一层,这只关乎故事本身。
其实,风筝是有象征意义的。
就如文中仆人哈桑,他追风筝就不是为了自己,“为你,千千万万遍”,是为了这份信仰。
那年我放风筝,得了冠军,他为了锦上添花,去追逐风筝,在死胡同遭遇阿塞夫围堵,面对淫威,他为主献身。这里风筝意味着“忠诚”!
哈桑的这种忠诚,文中不限一处,又如,多年后,阿富汗惨遭屠城,已蔽处外地安全之所的哈桑,冒险重归,只为守卫主人已去的空楼,为此不幸牺牲。
死前一刻,哈桑是脸带微笑的!
而我所追的风筝,是对12岁时所犯错误的悔恨和救赎。
那一天,那一条胡同,我看到了一切,但由于怯懦,我退缩了,我选择了转身离开,但这一转,拆散了多年深情,这一转,也为心灵加上了一架重重的枷锁!
在离开哈桑的多年里,噩梦连连,整个人生变得沉闷而痛苦!
这一切,我以为无人知晓,但灵魂告诉我,哈桑懂,拉辛汗懂,我深陷灵魂的深渊无法自拔!“这是一条重新成为好人的路”,那天,我接到拉辛汗的电话,我动摇了,我知道此去可能一去不返,包括生命。但我去了,我无法承受随着时间延续而逐渐加重的心灵分量。
我要深入虎穴去营救哈桑之子,我的亲侄儿索拉博,一路险象,枪林弹雨,以至碰上恶魔——塔利班爪牙阿塞夫,那拳拳钢雨击断了我的数条肋骨,打落了满嘴碎牙,当热血在我脸庞横流,我止不住笑了,笑得很畅快!“那年我戏弄哈桑,将一颗颗石榴砸在哈桑脸上身上,想以此激怒他,让他打我一拳,踢我一脚,好减轻我对他的“罪恶”,但他只是默默拿起石榴,使劲用额头将他碰的烂碎,任红水模糊了眉眼,他问我——“够了吗?””
我呼喊阿塞夫发狂的折磨我,每一次痛击,都是一片解药,让我有如释重负的感觉!“我成功了!”
当带着索拉博——哈桑的儿子,我的侄子,顺利到达巴基斯坦,我得到了这许多年来最美的一觉。
我所追逐的风筝是一笔“良心债”,为此我可以放弃一切,包括生命,为此我可以包容一切,包括索拉博的一切抵触和沉默。
在我眼里他只是一个孩子,为此我变得豁达了,包容了,善良了!
这种大爱,是我用一生忏悔而修炼得到的。
每个人一生中总有许多风筝在追,只是我们要懂得——在追逐路上,会有颠簸和风雨!
请坚持,为了那个目标。追到之时,便赢得了无限荣耀。
其实,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追风筝的人……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