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兄弟情 作者:张仲杰 时间:2016-04-27 次数:198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人这一辈子,小时候在父母骨肉之情的呵护下成长,在兄弟姐妹的手足之爱下生活,到我们踏入社会,经历短暂的一生时,那只有从小在一起读书的同学之情,相依相守显得格外弥足珍贵。
  还记得1951年,我离开父母身边,去到县城的高小读书,便和守信同住在一个宿舍里。校舍设置在一个古老的文庙里,殿宇高耸入云,黑压压的幽静而神秘,我们就住在大殿两侧的厢房里。每当夜晚需要起夜时,必需经过大殿前面,四周漆黑,那种万籁俱寂的感觉,直让年幼的我毛发直竖,心慌意乱步履艰难。当跌跌撞撞地回到床上时,心脏常常慌得难以入眠,头脑里一片恐惧,身边的守信却睡得正酣。我怕极了,大胆地将他推醒,他问我怎么了?我紧紧地抱着他,放声地哭了起来。从此,每当需要解手时,守信便陪在我的身边,和一位年长的大哥哥一样,呵护着我。周末返家时,我们也总是形影相随,守信家比我家住的近,每次我们总是先回到守信的家,先受到伯母的一番款待;再行进五里路,便回到了我的家,父母对守信也总是热情接待,就这样我们度过愉快的周末。夜晚便一起睡在我家的大炕上。每逢冬季的严寒袭来时,小小的宿舍阴冷而潮湿,我们薄薄的被褥难以抵挡刺骨的寒冷,这时我们便钻进一个被窝里,盖一床,压一床,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以相互间的体温,互相温暖着对方。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同学习,同在一个灶上吃饭,愉快地完成了高小的学业。
  高小毕业之后,守信考入了太原二中,我考入了太原国民师范,虽然不在同一个学校,但往来书信一直不断。每逢假期,我们仍然要住在一起,或我家,或他家。我爱读小说之类的书,他却愿意将学过的几何、代数等课程来一个总复习。我给他讲《三国》、《水浒》、《红楼梦》的故事,也会在他的影响下,将所有的课程复习一遍,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的理解。细细想来,知识只有举一反三才能牢记心间,守信的坚守,令当时的我受益匪浅。当我读中师时,守信已经开始工作,他经常去学校看我,将生活必需品,无私地送给我,还特别给我买了一件流行的运动装,让我在同学们面前风光了不少日子,引来无数羡慕的目光。
  参加工作之后,守信在太原,我在长治。但凡我假日返家探亲或出差途经太原时,总会去守信家转转,也总是受到他们夫妇的热情款待。我戏称他们的家,是我常驻太原的“办事处”。回忆起来,守信对我的关怀难以说清,但心里只有一个念想,只要有困难,就去太原找守信。那一年,年迈的父亲生病了,我三天两头带着父亲去太原看病,每次守信总是忙前忙后,找大夫,买药品,将所有力所能及的事情帮我办好。
  时过境迁,我们都已进入耄耋之年。我每天坚持电脑上写作、投稿;他也坚持爬格子写作,勤奋不辍。有一天,他对我说:“我想出书,将我写的《凡人琐事》由稿纸上的字,改变为铅字,孙女和单位的年轻人都答应给我打印了,可就是难以实现,这可怎么办呀?”
  我听后赶紧说:“年轻人虽然满腔热情地要帮助你,可是他们工作在身,时间有限,你不可抱怨,要理解他们的苦衷。那只有我,时间是属于自己的,完全可以为你效劳。”守信听了我的话,不好意思地说:“那要占用你的多少时间呀!我还是请外面的人打印吧。”我忙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说了就要做到,你就别不好意思了,只要你能写出来,我就有能力给你打印出来。”
  几年下来,我为守信已经打印了《养生与体验》、《东范庄村史》,《凡人琐事》已经出了第三集了,累计我为守信已经打印了三十多万字,现在正在打印《凡人琐事》第四集。在生命的长河中,我们互相奉献着,延续着我们的兄弟深情。
  奉献是一种家风的传承,是一种诚信的体现,是一种感恩,是一种回报,是心底的信仰和追求。有彼此的奉献就有真诚的友情,愿我们能珍惜这份浓厚的友谊,更愿我们的友情在时间的流逝中能历久弥新,彼此温暖今后的人生!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