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铺就人生路
作者:张仲杰 时间:2016-04-22 次数:209 语音阅读:
从小读书,感恩于母亲的教诲。外公是清光绪二十二年乡试考准的秀才,所以造就了一个读书的家风。在我孩童的记忆里,母亲或灯下针线,或厨下烹饪,嘴里总是在吟诵着古典的名句、诗词。“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种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问窗前读。”“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半点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蹉跎莫遗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那些诸如“弟子规”,“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等正蒙宝典,也经常在我耳边响起,蒙蒙沌沌中扎根在记忆深处。
上学之后,诵读课文便成为每天的必修课。母亲端坐在前,手持我的课本,我便咿咿呀呀地背诵起来。母亲很为严格,一字一句不可有错,万一背错,必须从头背起,那真是“有错必纠。”离开母亲之后,从县城的高小到太原的师范学校,认真读书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的必须。去图书馆借书读,在学校熄灯后去楼道里夜读。读“四大名著”,将作家著述借全通读。我记得在一个暑假里,我去县图书馆借了一套“郭沫诺文集”,在两个月的假期里,通读了一遍,虽然未必全部领会,但也受益匪浅。从参加工作之后的日子里,只要有时间,手不释卷地读书,去书店买书已经成为一种需求与习惯。即使走在路上,坐在车上,或排队买车票、打饭……手里总持一本书刊,充分地利用起闲散的时间。
退休之后,首先是从子女们家中,将我一生所收藏的三千多本图书全部集中回来,将图书上架,将图书目录存入电脑,随时可以拿起所要阅读的图书,为自己的阅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从退休之日算起,已经18年过去了。没有工作的责任,时间完全属于自己,可以说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先从“四书五经”作为人生的补课学起,在通读的基础上,背诵仍然是“活学活用”立竿见影的良方。“大学”、“中庸”全部背,“论语”和“孟子”择段、择句背。审视人生,鉴定自己,确立个人与家庭的价值观。深刻理解了党中央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深刻含义。回首往事,无愧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展望未来激励自己再作无私奉献。在读经典的同时,也读近代与现代作家们的著作,也订阅所需要的书刊,适时地阅读新闻时事,通过电视、微信等现代媒体,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紧紧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代。
在读书的同时,我迈开了写作的步伐。写自己的人生锁事,写多年来构思的小说与诗歌,特别是根据“太原晚报老人”栏目的征稿内容,写了几十篇短文,在各位编辑老师的指导下发表,极大地鼓舞了我写作的兴趣,只觉得我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其乐无穷。
退休生活,离不开身边的子女和孙辈。当我的小外孙开始呀呀学语时,我便开始教学“弟子规”。孙子背,我也背,早晚背,睡在床上仍然背,“我一句,你一句。”成为我们爷孙的口头禅。孙子上学去,他就会想到“出必告,返必面”。所以出门时,总要告诉我们一声:“姥爷!上学去了!”回来之后,一进门,“姥爷!我回来了!”一种文明气氛便萦绕在我们的家中。每逢小外孙完成家庭作业时,“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一定在他的心中响起,所以小外孙从小至今,学习认真,成绩优秀,无不因“弟子规”融会贯通在记忆深处而受益终身。家庭的读书气氛,造就了每一位家庭成员的价值观,铺就了一条条光辉灿烂的人生路。
读书益智,读书明志,读书修身,读书铺就人生路,读书照亮新世界。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