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那是历史学家的事。我阅读了《李鸿章传》只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正。
李鸿章的身世。清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初五,李鸿章出生在当时安徽庐州府合肥县。兄弟6个他排行老二,除老四因12岁时双目失明,在家料理家族事务外,其他兄弟都大有作为。李鸿章经一级级考试,道光三十年做了散官,后又被授予翰林院编修,后来成为曾国藩的幕僚。
仰慕曾国藩。受曾国藩熏陶和教育近三十年,他对其非常尊崇。曾国藩去世后,李鸿章写信给他的两个儿子说,从游近三十年,受知最早、最深,亦最亲的就是曾国藩。李鸿章在写给曾的挽联中痛悼:“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李鸿章自认是曾的门生。他直到晚年,对这位老师仍念念不忘,说:“我老师文正公,那真是大人先生,现在这些大人先生,简直都是秕糠,我一扫而空之。”李鸿章只佩服曾国藩。
爱国情怀、洋务运动。李鸿章办洋务,是他逐步认识到要发展西方工业、强化武器,不能不想到民富才能国强。在他的指导下,办了造船、造武器、纺织、铁路、电报局等一些新兴企业。然后他感到“官督商办”的办法比较好。但清朝是反对经商的,根本看不起商人,更不重视商业。李鸿章利用“官督商办”的办法来发展企业,但后来又走入死胡同。官权揽得太多,又任人唯亲,形成家族企业,结果限制了商业的发展。但新式商业在中国土地上已有了萌芽,李鸿章功不可没。
送留学生。李鸿章受到西方进步思想的熏陶,在国内选拔聪颖的幼童去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去留学。但由于反对派的阻拦,派去的人没学够十年便被迫回国了。但仍为中国储备了大量人才,如:詹天佑、唐绍仪、段祺瑞、蔡绍基、梁敦彦等等。
维护华工权益。当时秘鲁招引了一些华工赴他们那里当劳工,遭到虐待。李鸿章知道后,向皇帝奏请保护。正巧秘鲁也想享受其他西方列强的最惠国待遇而派人谈判。当然谈判的对手正是李鸿章。李将保护华工列入谈判内容,秘方不同意并否认有虐待华工现象。李鸿章派员前往调查并拍了24张照片。秘方不得不承认虐待华工的事实,并将其列入谈判内容。这才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个平等条约。这是李鸿章的功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