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清明    祭祀先人是清明节的主旋律 作者:徐磊 时间:2016-04-01 次数:324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清明节是形成传统民俗的重大节日,祭祀先人是主旋律,这又源于中国的孝文化。孔子曰:“国家大事,唯祭祀和戎。”我们的祖先把祭祀先人与卫国战争看成同等重要的大事。因为根据孔子的儒家学说,人之身体受之父母,供养父母,天经地义。我们的祖先又相信万物有灵。人死后变成鬼,生活在另一个世界。生者在床前侍奉,死后按节祭祀,才算尽孝道。这样才能得到祖先的福佑,家园兴旺,人寿年丰。对祖先的祭祀,可以追溯到商周,大盛于秦汉。从古至今,祭祖扫墓成为清明节的主要习俗。
  在秦时,每逢初一、十五、四时、二十四节令、三伏、春社、秋社、腊月,都要上坟祭祖。汉代认为,这样祭扫太频繁,难以尽守,于是便集中到寒食清明时。汉朝有个官员,叫严延年。每年都于清明节到千里之外的老家东海扫墓。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以孝立国,每年亲至长安,躬祭祖先十二陵。他还给手下大将放清明假,让他们荣归故里,祭扫祖文,恪守孝道,光宗耀祖。有的官员请假扫墓,竟长达百日。这样上行下效,清明祭祖扫墓蔚然成风。
  唐朝,有人在祖先墓前欢饮酬劝,酣醉而归,有失尊祖祭先体统。公元662年,唐高宗下了一条敕令:禁止寒食节上坟。但这并没有改变千百年形成的习俗。唐高宗比较明智,又发布诏令说:“寒食上坟,礼经无闻,近世相沿,浸以成俗。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这是见诸文字的允许百姓寒食扫墓的法令。只是规定不允许在祖先墓前狂饮作乐。自此,每年清明节时,“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拥丐,皆得上父母丘墓。马医夏畦之鬼,无不受子孙追养者。”上述是柳宗元文章中的话。
  至宋时,独言清明扫墓,不说寒食了。明清两代,慎终追远,缅怀先人,扫墓之俗,尽归清明。清明上坟,必有供品。供品菜肴、清酒、果点,丰简不一,视祭者家境和死者身份而定。祭祀奉香、燃烛、化纸、跪拜如仪。唐诗咏此俗:“寒食家家送纸钱,乌鸢作窠衔上树。”宋诗也咏:“纸灰化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上坟时还要为墓培土,剪除墓上荆草,因此上坟又称扫墓。
  如今,清明祭祀祖先的习俗不改。清明扫墓,敬祖孝亲,是一种有意义的民俗活动,不能等同于封建迷信。不过焚化纸钱,易引起火灾,污染空气,应进行改革。提倡文明祭扫,在墓前放鲜花,供祭品,撒清酒,让祖先的在天之灵也感到安宁而欣慰。
  在清明祭扫祖坟的同时,祭祀有功于民族和国家的先贤也是清明祭扫的重要内容。黄帝是我国古代部落的领袖,相传他制作弓矢、造舟船、创文字、制礼乐,被奉为人文始祖。黄帝与炎帝融合,形成华夏民族,是汉族的前身。自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起,皇黄帝就被尊为始祖,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于是从古至今,每年清明节,都要到陕西黄陵进行谒陵祭典。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同胞,每年都有隆重的祭祀大典。早几年,连战、郁慕明等台湾党政领导人就参加过黄陵的祭祀大典。
  新中国建立后,为纪念革命先烈,国家领导人和人民群众一起到烈士陵园参加清明祭祀活动。形式是敬献花圈、奏哀乐、默哀、参观、讲述烈士生平事迹等,很有教育意义。新风俗诗云:
  先烈陵前献花圈,哀乐声中思前贤。烈士风范传千古,万民心中起丰碑。
  近年来,又掀起寻根问祖风。如在我省的洪洞县,每年要在清明节举行大槐树寻根祭祖活动,党政领导要亲身参加,宣读祭文,吸引游子回乡投资,发展经济。新闻媒体披露,在全国各地均有类似活动,吸引港台同胞或海外侨胞,回乡祭祖,进行投资,发展经济建设。
  清明赏春成为新常态
  清明节祭祀先人,在传承过程中又增添了游乐内容,过去叫踏青,用现在话说就是赏春,阳春三月,和风拂面,桃红柳绿,芳草菲菲,流莺百啭。猫冬的人们,此时此刻到郊外驰骋,山野纵横,置身于勃勃生机的大自然怀抱中,身心多么舒展,精神多么振奋。春游的乐趣多么有味啊!唐人杜甫诗云:“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写出了诗人春郊驰马,在芳草连天的郊外,纵横驰骋,马蹄得得,旌旗猎猎,是何等潇洒浪漫啊!宋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生动地描绘了以汴河为中心的清明时节热闹情景。画面人物有550多人,牲畜50余头、车轿220多乘,清明盛况可见一斑。在南宋的《武林旧事》中,记述了杭州习俗:“清明前后十日,城中仕女艳妆,饰金翠琛璃,接踵联肩,翩翩游赏,画船箫鼓终日不绝。”欧阳修《清明》诗中云: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文人们还因游春创作了许多诗词戏曲佳作。如唐朝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人还将还将此诗演绎成戏剧《人面桃花》。再如《白蛇传》、《杨八姐游春》等戏曲,都是以清明节春游的事儿演变出来的。
  2007年国务院修改节假日放假办法,规定清明节放假一天,连同双休日放假三天。在这放假期间高速路不收费,这小长假就刺激了人们的短途旅游。再加上旅游企业和交通企业的促销,在清明期间,大小景点游人如织。如我省的平遥、常家庄园、乔家大院、榆次老城,都是人山人海。介休绵山、洪洞大槐树,与清明节有牵连,游人更多。其实,我县的龙林山景区、大禾农艺园、平泉小峪寺、大常宝梵寺、东马峪无梁殿、宝源老醋坊等都是清明游的好去处。如今,清明小长假已实施十年,人们踏青赏春已成新常态。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