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疏并举 标本兼治 对我县“三轮车”现状的调查和思考 作者:白俊英 时间:2016-03-30 次数:174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不知从何时起,三轮车就在县城街头火爆起来。这种曾被人们淡忘的代步工具,再度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
  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在当今城镇化进程全力推进的大前提、大背景下,“三轮车”与城市空间布局、城市文明的推进,显得那般格格不入。
  三轮车以便宜快捷小有市场
  走在县城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三轮车的身影,或扎堆停车揽客,或“灵活”地穿行在路上。这些三轮车车主大部分为中年男性,当中也不乏妇女。近几年来,县城街头的三轮车数量猛增,尤以载客为业的人居多。
  据知情人估计,在我县三轮车总数已突破4000辆,其中,98%以上的三轮车是用于载客,有2%是用于业务(比如:送快递)和代步出行。其中,有一大部分载客从业人员是携家带口从外地来清徐“谋生”的,也有部分是县城周边的农民。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加入三轮车客运的队伍呢?电动三轮车投资小、见效快、科技含量不高,这便是一些城市无业居民、县乡农民和下岗工人选中它的原因。
  针对三轮车充斥县城的现象,各界人士有着不同的看法。
  一些人认为:现在已经进入汽车时代,大量三轮车的出现,从某种角度而言是一种退步。另一些人则认为:三轮车是公交不完善、出行不便利应运而生的产物。而交警部门认为:近些年来,三轮车已成为城市交通的“老大难”问题,对交通秩序无疑是雪上加霜。交通运管部门认为:现在经营的三轮车,绝大部分未办理营运手续,基本上是属于非法经营。出租车司机认为:三轮车冲击了出租车市场,与他们争“饭”吃。
  三轮车街头巷尾生存“百态”
  当前,非法三轮车交通违法行为突出,事故频发,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县交通秩序和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社会各界反响强烈,纷纷呼吁加强以对三轮车为重点的交通违法行为的治理。
  现象一:某日,王先生驾驶奥迪车停车凤仪街边,准备下车办事。他在下车前看了一眼观后镜,后面无车,但当他推开车门的一瞬间,一辆飞驰的载人三轮车,不知从哪里窜了出来,重重地撞在他的车门上,使车门严重变型,好在人没有受伤。王先生下来与之理论,三轮车司机说道:“要钱赔不起,你把三轮车拿去吧!”让王先生哭笑不得。
  现象二:学校门口,接孩子的车停放还算有序。张女士正坐在车内等孩子,只听“咣”地一声,一辆三轮车撞了她的车尾,张女士急忙下车,只见车的后保险杠被撞成了“瘪嘴瘪脸的丑八怪”,漆皮和碎渣掉了一地。三轮车司机自知理亏,掏出零零散散一共五六十元,气得张女士说不出话来。
  在县城中心的主次干道、商场超市门口、居民小区周边,非法营运三轮车随处可见,已成为日常交通管理的一大难点,他们普遍存在着欺街占道、随意停车招揽乘客等现象,也给城市的文明程度打了折扣,更重要的是给市民的人身安全带来了危害,严重影响了公共交通秩序。
  记者走访司机朋友和群众,他们普遍反映:“三轮车红灯也敢闯,见人群也敢钻,简直无法无天了。”“三轮车占道,想咋开就咋开,拐弯随便拐,掉头随时掉,也不看后面有没有车。”“通湖路和二街交叉路口靠东面,三轮车经常双向占道停在路边等客,一辆接一辆,搞得那边经常堵车。”“三轮车从不靠边行驶,而且速度还慢,一直挡在主路前面,要是超车,会增加危险系数。”
  三轮车还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大多车主没有接受过正式培训,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不强,在行驶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翻车、追尾或制动失灵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非法营运倒逼加强监管
  记者前不久暗访三轮车市场,没想到,生意异常火爆——在307国道一旁的某店铺门口,五彩斑澜、各式各样的三轮车一字排开,停满了整个便道,而且价位从6000元、8000元、12000元、18000元不等。而店内,顾客盈门,大多为五六十岁的中老年男人,正在七嘴八舌地咨询着、讨价还价着。
  我县曾多次召开关于取缔三轮车和三轮车限行的专题会议,也下令对个别路段三轮车进行限行,情况已好转很多。但是,三轮车依旧“遍地开花”。
  三轮车的存在,有着一定的社会原因,而建立有序、统一的三轮车客运市场还得需要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通过调查,记者归纳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对既定政策的执行力度。既然有的道路“限行”,就不能让三轮车或明或暗“穿来穿去”。
  二是加强对三轮车司机的培训和学习。这些所谓的“司机”,大多年龄偏大,也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培训,需要强制性对他们进行“交规”的学习和培训。
  三是对三轮车进行“因地制宜”管理,所有三轮车必须到相关部门进行编号、注册和实名登记,没有进行实名登记上路的不许上路。
  四是公交车要缩短发车间隔时间,并科学规划公交路线,真正方便市民出行。
  五是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出台与各自权限相应的管理措施,形成管理合力。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