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号召建设文化强国,我清徐似已先行迈了一大步。别的不说,仅政协文史委近三年就推出4套24本文史丛书,有人称之为清徐的二十四史,此论稍有点溢美,但丛书确实令县内外人士震撼,是文化建设的一座丰碑。这“二十四史”连同其他文史资料以及县内各单位与个人公开出版、内部印行的史志、文艺作品,可谓是百花齐放、群星灿烂,真不愧贯中故里、文化名县!
花开百朵,只表两枝:《古城春秋》(王诚著、简称《秋》),《清徐史话》(张卯春著,简称《话》)。两书题旨相同:敷陈清徐历史;形式相同:章回体。两书填补了县史演义的空白,我誉之为灿烂星空的双子星,绚丽文苑的秭妹花。
两书似乎撞了车。但材料取舍、艺术风格绝不雷同,甚至是迥然两样。比之鲜花,一是池中芙蕖,一是庭前芍药;喻之美女,一是王昭君,一是貂蝉女。哲学家说,差异就是矛盾。两书同时面世,论者见智见仁。臧否纷纷,口水溅溅。一次文友聚上,论及《秋》、《话》,竟至“停杯投箸不能食”,舌敝唇焦论短长。
王保玉凑热闹,赋得七言诗八句:
《秋》《话》争辉未肯降,志人①读罢费评章。《秋》需逊《话》三分活②,《话》却输《秋》一段详③。
妖艳嶔嵜爱貂女④,风花蕴藉怜王嫱⑤。
汉家天子思倾国,二美同宠事我皇。
说明:
①志人:从事史志工作多年的王保玉自谓也。
②卯春君有才气,文笔好,互联网“搜商”高。议论旁征博引;叙述擒纵自如;摹状灵动活泼。
③王诚君博闻强记,文、史、哲,经、法、社,数、理、化,天、地、生,无不涉猎。文风质朴,资料详实。
④《话》如貂蝉复杂,难免瑜中见瑕。
⑤《秋》多超境而书,恰似昭君出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