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字为药 作者:暮 子 时间:2016-03-14 次数:170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对于文学,我不敢妄言喜欢。只是怀着卑微的心情去仰视,用平和的心境去接近,只在寂寞、纠结的时候与书为伴,能把心中所想所思付的三两分于文字,便是最好不过的了。
  我常觉得,人一生下来便要随时面对死亡的威胁,只是求生是本能,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不会躲避这个天性——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工作是为了活着,过马路小心翼翼避开飞驰而过的汽车也是为了活着——而求死,便是一种病了。
  这种病的发作让人不可思议,有人想方设法结束自己的生命,不管它是绚烂如夏花还是悲切如秋叶。譬如顾城,这个黑夜的孩子,任性地结束自己觉得痛苦而旁人看来可望不可及的生命;譬如海子;又如川端康成,穿过长长的隧道,到达的不是雪国而是天国,留下迷雾一样暧昧的作品,影响一代又一代的文青和伪文青;又如三岛由纪夫;再如崩溃的弗吉尼亚·伍尔夫,不满足那间房间看得到的风景,终究选择将生命沉溺在冰凉的水底;再如茨威格……
  选择轻生的作家们,大多有着不可超越的才华,文字在他们的笔下已经成了温顺的小猫,其优美其深邃,又岂是我等可比拟。天才们的痛苦往往在于世人理解不了他们的思想,在被举世承认之后又觉得玷污了那块属于自己的净土。又或者,他们也如我们一样,也有文字表达不出内心世界的郁闷,如果这样,是不是意味在文字面前,我们得更卑微?
  老一辈们说,文学的功用在于能在钢筋水泥中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是腰缠万贯也不能体会的富足。物质匮乏的年代我没有经历过,十分富裕的生活料想也不会拥有,但我知道自己的内心,羡慕淡定雍容,渴望独立纯净的精神生活。
  现在的尴尬在于:人生历练单薄、个人修养浅薄。哎呀,有时恨不得穿越到年华老去时看看,那时的心境想必不会浮躁如斯。浮躁真是种病,得了这种病,似乎比求死更显得可怕。习惯了心浮气躁,怕是不知道沉静之美了,急吼吼地求成长,急吼吼地求老去,会不会等真的韶华流逝,还会急吼吼抑郁,怪自己不曾慢悠悠地看那些风景?
  文字的治愈能力就是在这样的时候方能体现吧!在得意的时候,翻翻古人箴言,告诫登高必跌重;失意的时候,躲在角落与文字为伴,反而更能寻找到归属感吧!世界那么大,几乎不会有时间精力一步步走遍,人间悲苦喜乐也未必能一一尝尽,我只愿能有个小小的风炉,在安静的角落煮水烹茶,放点点文字下去,任凭其中的香味愈来愈浓,取一杯暖暖饮下,慢慢抚平人生中可能遇到的伤痛。如此,有一天发现自己老了,也平和地能像叶芝的诗,头发花白,睡意昏沉,取下火炉边的诗集,慢慢吟诵,再回忆起当年走过的路,和路上遇见的可爱的人。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