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年打树花 作者:张仲杰 时间:2016-02-26 次数:177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故乡的年节社火,五彩缤纷琳琅满目,传承着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彰显着故乡人的聪明智慧。那些精彩的社火艺术,早已享誉五湖四海。在我的记忆深处,深藏着的打树花,也不失为一枝百花园里的奇葩。在我孩童年代,在清源县城南营留村的十字街头,有一个车马店,长年累月留宿天南地北的客人,最为引起我和小朋友们兴趣的,莫过于用生铁水箍露锅的小炉匠。我们整天嘴里唱着:“生铁箍露锅,就看这一火”。说的就是小炉匠师傅们,将一个化铁水的小火炉支撑起来,连接在一边的小风箱,便“叭哒!叭哒!”地响起来。那个拉风箱的小徒弟,年龄很小,比我们也大不了多少,个头和我们差不多,低着头,只顾不停地拉着风箱。我们在一边便情不自禁地唱起来:“生铁箍露锅,就看这一火”。那位大师傅便将少许碎铁片放进一个小小的坩锅内,用一只长长的铁钳子,将坩锅放到熊熊的炉火之中。这时,风箱就拉得更快了,不一会儿,那些放在坩锅内的碎铁片,便化为铁水。这时候,只见师傅将一只破铁锅拿起来,置于自己铺了破麻袋片的膝盖上,将一只用破布裹起的圆布墩,垫在破锅底下,将小小坩锅用长钳子夹起来,将一小点铁水倾倒在破铁锅里面的破洞处。放下坩锅,又拿起一只破布墩,从破锅的里面,和底下的布敦相对,将铁水用劲挤压,那些铁水便凝固在破铁锅的破洞上。铁水冷却之后,师傅就会在破洞上倒一点清水,检验是不是将破洞补好了,大部分是不会漏水的。如果有点漏水,师傅还会用手捏一点用生石灰和好的胶泥,将破洞糊一下,这只破铁锅也可以勉强使用了,日久天长之后,铁锅也就不漏了。一年四季,小炉匠师傅就是这样走街串巷为人们补锅,维持生计。
  每年到了正月十五闹社火的时节,小炉匠师傅就给节日献上一个让人称赞的“打树花”的社火。到了正月十四日的夜晚,在南营留村的十字街头,就聚满了男男女女的人群,等待观看久久期盼着的打树花。这时候,小炉匠师傅就将一个较大的火炉搬到街边,那只小风箱便“呼啦!呼啦!”地拉起来。只见那位师傅将一个较大的坩锅置于火炉中间,将大把的碎铁片倒进去。当铁水化成时,人们一阵欢呼,一起聚集在墙根下,将十字街中心,空为一个大大的广场,准备欣赏这一年一度的打树花。只见有两位年青人,手拿一只足有一尺宽二尺长的木板,木板上钉有长长的手把,站在小炉匠师傅的两边,小炉匠师傅将那只装有铁水的坩锅举起来,将铁水倾倒下来的时候,其中一位手举木板的年青人,便对准倒下来的铁水,猛力一挥,那倒下来的铁水,顿时化作千千万万的火花升向高空。就在第一位的木板落下时,师傅又倾倒下一股铁水,第二位的木板便又打起,接着便又有五颜六色的树花升向高空。整个广场上空红彤彤一片,乐得观众们吹呼声响成一片。接着人们围在火炉旁边,等待坩锅再化铁水。一次次的树花打起,欢呼声便响彻云宵,直至天色蒙蒙发亮,人们才依依不舍离开。第二天,闹社火的人们,便挨家挨户地搜寻废旧铁片,准备正月十五和正月十六日,开展更大规模的打树花社火。时间过去很久了,当年打树花的热烈场面,仍然留在我的心间。每逢佳节到来,便心不由衷地想起。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