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边的米粒 作者:宋斌 时间:2016-01-27 次数:186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一岁零四个月的儿子在吃米饭时,嘴边不慎粘了一粒米粒,就在我刚准备为他清理时,发现儿子很自觉地用小手把米粒往嘴里送,虽然有些不协调,但方向却是正确的。看到此景,我顿生喜悦,儿子呀,你太让爸爸长见识了。
  最关键的是,儿子有这样的良好表现,我们都未曾教育。从小我们就熟读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更是成为了教育人珍惜粮食的经典诗句。儿子现在还不懂这个古诗的意思,但是他的表现却迎合了古诗的意境。有时候就是这样,不管内心怎么想,看重的还是最后如何去做。
  我第一次佩服儿子,佩服儿子能有如此让人意想不到的做法,当我的头脑中还在闪现“从娃娃抓起”时,儿子就已经做到了。不要小看这粒嘴边的米粒,它所传达的已绝对不只是节约粮食那样简单。当我们大人们还在犹豫这粒米粒的去留时,儿子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不加任何思索地送到嘴里,这就是一种态度,一种行动。
  其实,想想长大后的我们,经历的事情多了,头脑中的想法也多了,当然有好想法也有坏想法,“选择”慢慢地变成了一种犹豫,往往最缺乏一种斩钉截铁的正确行为。仔细想想,我们也都知道哪一种行为是正确的,只是有时候我们想多了,会做出一种不可取的不屑。
  儿子有简单的想法和简单的行为,只要我们家长善意地引导和教育,他将成为一个可塑之才,这就是未被雕琢的璞玉所带来的“价值”。嘴边的米粒,将它扔掉同样是在一念之间,后果的零惩罚性让我们无所顾忌,只能靠自己微薄的自律。说微薄,真的如此,因为我们有时候真的不太把它当回事,甚至不用手就可以将它抛弃,然而,这样表现却硬生生地暴露了我们的致命缺点,那就是一种漠视甚至是一种不良习惯。
  儿子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课,一件小小的事情,一个小小的动作,却可以看出一种态度。或许儿子不太懂这种行为背后的真正意义,但是他的表现却是让人满意的,甚至是感动。因为有这样的儿子,我们也会懂得更多,本该做榜样的大人,现在却需要向儿子学习,这不是耻辱,而是幸运,幸运这个时间来得还不算晚。
  嘴边的米粒就像是一个生动的生活符号,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儿子用他的“惊人”表现将它诠释得十分完美。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这里面的知识是非常丰富的,只要稍加留意,学到的东西点点滴滴中闪烁着五彩的光芒。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多观察儿子,在教育他教会他的同时也多向他学习,这也是我们成人们的一种成长。“陪儿子一起成长”这是我最想说的。不要以为,我们陪在孩子身边只做一个简简单单的守护者就可以了,我们更要超越于此,做懂孩子的朋友、做教孩子的老师,还要做向儿子学习的好家长。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