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政协委员刘江龙,曾选择在“雷锋日”到来前提交提案,建议申报“雷锋精神”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江龙说,学习雷锋已经从人们日常生活的自觉自愿行为,退化成充满形式的纪念行为。建议有关部门,将‘雷锋精神’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全社会树立良好的风气。
“雷锋精神”申遗的提案见诸报端后,在社会上引起雷锋精神热议。还有人在小学生中进行了调查,结果出现了好多小学生不知道雷锋为何人的尴尬现象。也让大家心生感慨,当下我们该怎样学习雷锋精神?
在现如今信任感缺失的情况下,人们有着强烈的“道德饥渴感”。奋不顾身、勇接坠楼小孩的“最美妈妈”吴菊萍,在艰苦边远长期支教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胡忠、谢晓君夫妇,他们的举动,引发老百姓的极大关注,从而雷锋精神,更应成为大家历久弥新、永葆生机、永不变质的精神食粮。
向雷锋同志学习,不能停留在喊口号上,也不需要虚无缥缈的概念,而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事实上,你并不一定要过马路时非得先找老大娘,能够率先垂范遵守交通秩序,你就是雷锋;在日常生活中,你不需要将自己的袜子补了又补,而是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你就是雷锋。
多一份关心,就多一份温暖,让雷锋精神永驻人心,从我们的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改起,努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助人为乐成为日常行为习惯,人心暖了,社会就会暖,每一个人都会成为温暖社会的一抹阳光。
A70后:雷锋精神不能丢
■阿红
又一次在网上观看《2011年度感动中国颁奖盛典》,又一次流下了激动、感动的泪水。朱光亚、杨善洲、吴孟超、吴菊萍、胡忠谢晓君夫妇、阿里木……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一件件感天动地的事迹。每次观后,总会给我以长久的思索与追问:是什么样的情怀使他们造就了如此浩瀚宏阔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样的机缘使他们令九州动容?
其实,他们当中大都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阿里木,一个以烤肉串为生的中年男子;吴菊萍,杭州滨江白金海岸小区一个普通的年轻母亲;胡忠谢晓君夫妇,四川藏区福利学校支教教师……然而,他们用自己坚强的意志,高贵的品质,道德的标杆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演绎了自己精彩的人生。
其实,他们所传承和弘扬的正是雷锋精神。每年的三月份是学雷锋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雷锋精神的内涵。我们每个人都应从我做起,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起,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奉献社会,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传递爱的宣言,践行爱的承诺,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种力量在激励、召唤着我们……
B80后:雷锋精神更应传承
■秦华
在我还在上小学时,学校就经常组织学雷锋活动,校园内总会有一块黑板经常性地更新着雷锋的事迹,那时候我们把它叫做雷锋版。雷锋头像这个logo比我认识切·格瓦拉还要早,如果你去过北京798艺术广场或是平遥古城,都能随处可见贴印着雷锋头像的衣服、帽子、书包、打火机、茶杯等等,雷锋的头像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实在太多太多了。
其实,在现在的社会,雷锋精神确实是缺少的。记得之前网上热议的一个话题,说在广东的最新立法当中,设立了“捡到钱上缴后奖励所捡金额的10%”这样的一条法律。本来是拾金不昧的道德问题,却派生出这样的法规,难免感叹这个社会还有没有“雷锋”,在中国传统的美德中“雷锋精神”还剩下多少。曾有个朋友说雷锋很傻,他什么好事都做,也许还是扶老奶奶过马路的第一人,搞得后来我们上小学真的扶老奶奶过马路写文章,都会被说过于老套了。
雷锋的出现更多地是和那个时代有关,国家虽然穷点,衣服虽然素点,但是人们的内心还是普遍单纯,没那么多坏人,也没有被扶一下还要打对方主意骗一笔钱的情况出现。今天,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思想观念日益多元,新矛盾和新问题不断凸显,思想道德建设面临新的情况。处在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关键时期,我们更加需要艰苦创业的奉献精神,更加需要处处以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为重的主人翁态度,更加需要和谐融洽的良好社会风尚。
因此,雷锋精神更应永远传承下去。
C90后:新时代仍需雷锋精神
■马向波■张睿婧
我们作为被冠以特立独行、新新人类、非主流等形容词的90后,对于雷锋精神有着自己的理解。我们并不认为雷锋精神已经远去,也没有“神化”雷锋,其实,我们正用自己的热情和方式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学雷锋应重在时时刻刻,重在细微,重在坚持,时时处处温暖、帮助他人,为家人、为同学、为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把快乐和关爱传递给他人,充分展现我们90后的风采。
雷锋精神其实并不遥远,新生入学,学长帮拿行李;帮助低年级的学生擦玻璃;随手扶起“躺”倒的垃圾桶;在公交车上给老人、小孩、孕妇让座;在各种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去敬老院为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虽然是一些小事,同样能体现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
也许我们的观点不尽相似,但这就是我们对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真实表达。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小学时候我们就都会唱。1963年3月5日,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从此,雷锋这个名字就像一个时代标杆,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
雷锋树立的是一个榜样,留下的是一种精神。多少年来,许许多多人追寻着雷锋的脚步,在各自的岗位上甘愿做一颗无怨无悔的螺丝钉。也许是一位任劳任怨的清洁工,也许是一名勤勤恳恳的中学教师,也许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医务人员,他们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活雷锋。
雷锋精神上之所以过了这么多年依然具有时代意义,不仅因为雷锋个人本身存在的价值意义,更重要的是它所体现出来的正是我们生活中点滴小事所需要的互助、友爱、奉献等精神。它就像是一个时代的坐标,指引着人们朝着它努力,在平凡的工作中,或许我们就是那一颗颗小小的螺丝钉,我们也可以成为雷锋精神感召下的行动者。
D身边的雷锋
■陈宏健
雷锋精神是一种矢志不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一种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更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不止的精神。对于曾经一度将之引以为荣的中国人来说,雷锋精神似乎离人们越来越远,越来越陌生了。所以,即使现在有人做了好事也成为一种炒作,一种交易,甚至是某些人骗钱害人的手段。雷锋精神,难道真的离我们远去了吗?
十年前,他在下班途中路见不平,勇斗劫匪,帮失主追回公款后,县报社、电台等多家媒体对此作了报道,他也因此获得2002年度太原市见义勇为三等奖、县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十年后的今天,他平日里所做的数不胜数的好人好事已然不需要任何荣誉来证明。他就是我县运管站职工牛侯清师傅。“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就是一生做好事”,雷锋在短暂的一生中,坚持不懈地履行着自己的誓言。
雷锋精神在牛师傅身上得到了展现,他的善良、为别人着想、和蔼等精神风貌不用多说,但就事后一直低调行事,谦逊的品格是常人所不能及的,牛师傅对近年来所做的好人好事不愿多提。
新的时代,如果每个人都像牛师傅一样,将雷锋精神贯穿于点点滴滴中,那么,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