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学习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章时,猛然想起了我的父亲。我的父亲叫杜茂盛,小名柱柱,王答村人,住在斜街上。生于清代光绪二十三年,即公元1896年。因家境贫寒,没有上过学。但是,他交往的人多是有文化的人。比如杜春虎,我叫春虎大爷,就是杜府文的爷爷。读过私塾,很有文化,还是老中医,家中拉着药柜子。再比如杜万昌,我叫万昌大爷,是个秀才。因为接触的多为文化人,他说话文质彬彬不像文盲。我小时候,他常教导我们,做人要讲仁义礼智信,不能胡作非为,他给六个儿子起的名字是:兴武、兴忠、兴礼、兴智、兴斌、兴旺。希望后代成为社会上有用之才,走儒家之路。在父亲的教导下,我也不知不觉地走向了这条道路。上了中师,入了党,对人和谐相处,遇事爱憎分明,坚持实事求是。我觉得父亲的教导,与现在的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十分相似。他在旧社会当过社里的当家人,解放后在合作化中当过生产队长,在农业生产上也是一名好手,参加过清徐县的劳模会,是县劳动模范。
我父亲还有一个特大爱好,就是爱好文艺。二十几岁拉二胡就出了名,当时不会用简谱,是公尺谱,他十分钻研,不仅要求拉得好听,还要求懂得拉好的原理,力求拉得合文。因此,人们送了他一个外号:合文柱柱。在闲暇时,他用罐头筒筒,废材料就做成胡琴了。他用自制乐器拉现代歌曲很好听。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王答、董家营、南录树等村的文艺爱好者自动组成了票儿班,在农闲季节和天阴下雨时,便在王答村的聚珍兴商店,冬天便在俺家的南房中,挂起马锣,闹起票儿来了。我记得参加活动的有俺村的安福寿,他唱须生,闫辛德,是唱三花脸,我父亲拉二胡,董家营的董长有拉二股弦,南录树的白六货弹三弦,俺村的张柱蛮弹四弦,董中儿砸木头。1946年阎锡山搞兵农合一,并强拉年轻人当常备兵,这伙票友们为了能躲避当兵,便都参加了徐沟南关玉斗子组织起的“兵农剧团”,在剧团里,我父亲还是拉二胡。我记得父亲带上我去徐沟财神庙舞台上,天禄堂剧院去看戏,那时我小,在舞台上,我站在父亲跟前看。有一次,拉场的田明只扔椅垫子,荡起土来奔了我的眼睛。解放后,“兵农剧团”改为“民生剧团”,我父亲也年纪大了,家中又孩子多,土改又分下了几十亩地,他为了家庭生活便脱离了剧团,回家务农了。回家后他又组织了票儿班。在他的影响下,我们姐妹们也都爱好文艺。我在读小学时,还唱过“新教子”,老了还参加跳舞活动,现在他的孙女杜钢丽,还在老年活动中心唱戏,我的三弟,现在还是太行仪表厂票友班的票友。
我父亲还有个大优点,就是喜欢接济穷人,周济有困难之人。我记得小时候,每逢过节,年关,父亲总让我们给过不起年的穷苦人送年货、吃食,有一次,有个穷苦人来我家借米面,他问我父亲,我说他不在,我父亲在房上忙接茬说他在哩,下房来把米面给了来人,我知道这些说是来借东西,但只借不还,因此我想拒绝他。他一生不知道周济了多少穷苦人。2004年,我与老公回集义村写《集义村志》,集义有个村干部叫李德喜,他对我说:“我知道你家在哪里,我父亲小时候在王答村观音堂当小和尚,困难时你父亲接济过他,因此,我小时候父亲领着我去你家感谢恩人,我父亲说,现在我们生活好了,也不能忘了恩人。
由于我父亲心肠好,活得很长寿,他1985年仙逝,活了九十岁。庄子云: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有人有天,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则生大道焉。我觉得,人生一世心胸应开阔,心阔则生正气,心正必然长寿,这是一条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