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润泽书香致远 ——文源小学特色教育风采展 作者:李晓雪 时间:2015-12-30 次数:214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校训:知行无涯行胜于言校风:身健康心开放
  形和谐意超越教风:德服人心系生
  勤治学技精湛学风:善思考好学习
  能自立乐创新管理原则:精心精细精进人才理念:尊重人赏识人
  成就人
  服务理念:一颗爱心十分细心
  百分热忱
  朴素理念,孕育书香内涵。
  人文管理,滋养书香人格。
  多元课程,积淀书香底蕴。
  精致德育,培育书香气质。
  艺体共舞,彰显书香活力。
  一所好学校,一定拥有这样的文化图景:她传承历史而又变革图新;她仰望星空,而又脚踏实地。在我县文源路小学,教师享受着职业上的尊严,执着于自身的专业发展;孩子们沐浴着知识和理性的光辉,在爱与鼓励中慢慢成长。
  文源小学校(原职工子弟校)创办于1973年,占地面积774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281平方米。现有2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83人,全校教职工66人,其中有省市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40余名。学校依托厚重的文化底蕴,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学校管理、教育科研、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等方面颇具特色,先后被评为“山西省文明学校”、“三晋课改示范校”“山西省课程改革先进集体”、“省级平安校园”、“太原市十佳德育特色学校”、“山西省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全国少先队雏鹰大队”等,并被国家教育部授予艺术教育先进学校,民族器乐传承学校、全国书画比赛金杯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环境熏陶——书香气质的“物化元素”
  文源小学校前有古文庙,侧临旧县衙,校址毗邻清朝梗阳书院旧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现如今踏进校园,浓厚的书香文化氛围更让人感觉身心愉悦。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走进文源小学校,墙上随处可见经典雅言。“与经典同行,和圣贤为友,国学伴我成长。”“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弟子规》《大学》《中庸》等文化墙、荣誉墙、理念墙令人赏心悦目;四个楼层文化长廊主题鲜明,一楼“增广贤文”、二楼“唐诗宋词”、三楼“《论语》名句”、四楼毛泽东诗词……儒雅大气的、高雅别致的楼层版面标牌,温馨的办公室、整洁的教室无不散发着悠悠书香。
  班级设有班级理念牌、好习惯竞赛台、书香专栏、推普角……每一面墙壁,每一项细小的设计都能给人以美的感染,文明的熏陶。正如泰戈尔所说,“不是锤的敲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日臻完美。”学校希望校园成为一溪载歌载舞的水,于潜移默化中恒久育人,以氤氲的书香气息自然地浸润着每颗清亮的童心。
  此外,学校自筹资金改善了校园环境,添置了各类教学设施设备。制定完善了图书、实验、电脑等各专用教室的管理使用制度,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管理。图书室定期面向学生开放,保证学生都能阅读到自己喜爱的图书。科学实验开出率达到100%,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微机室严格按照课程设置上课,保证每一个学生都享有上机学习和亲自操作的机会。特别是学校小百花民乐团排练专用教室,能同时容纳80人进行民乐排练。学校逐年购置大型军乐管弦乐器和民族乐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平台。
  言传身教——沐浴书香“润物无声”
  学校倡导教师追求“三个最美”,即:儒雅言行最美、专业成长最美、读书修身最美。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要躬身示范。制定《教师手册》、《最美教师十要求》等,从岗位规范、着装礼仪、语言文字、业务基本功等细节处制定言行规范,用“行胜于言”的校训感召教师自觉践行“规范”,用儒雅言行示范影响学生。“我们不能让孩子抱着书本死读书,在教室里得到的收获是有限的,学习,还是需要回归到生活当中,通过实践、研究等方式,让孩子们获得更丰富的知识,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现课程向生活的延伸,张校长有自己的一套,那就是开发了实践课程,这也是课程改革对于小学教育的要求。就拿二年级的语文课来说,实践活动要求孩子们编成小组,去超市、去菜市场等地方“识字”。此外,还有各类主题活动,如“剪纸艺术探究”、“家乡特产调查”、“追寻红色足迹”等。每个学期、每门学科,孩子们都有不同的实践任务。通过孩子们自主调研、查找、对比、分析、分享等环节,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收获也是对学科课程的有效补充。“学有所用,这才是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学习方式。”张校长说。
  一楼办公室里,刘小冬老师拿着一本《有效教学十讲》在认真看着,他说这是学校这学期给老师们购买的书籍。学校倡导教师与书为友,用书籍涵养文气,以学习蓄养底气,以自省滋养慧气,深入开展教师读书工程。每学期统一为教师推荐购买一本好书,教师自选阅读一本好书。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学习如何去发现学生潜能,读《窗边的小豆豆》、学习如何去了解学生,读《把信送给加西亚》,学会敬业和担当。要求教师人人撰写读书笔记和反思心得,并借助博客、微信讲述自己的课程故事,交流育人体会。学校编写了《文源新韵》校报,让校园新闻、班级动态、教师感言、学生作品汇集交融,展现书香校园风采,努力形成“校长要有学者味,教师要有书卷气,学校要有读书风”的良好风尚。
  “我是四年级一班的学生,我的班主任潘铁梅老师勤奋、精细、有爱心……”“我是三年级四班的,我的语文老师梁亚敏知识可丰富呢,也要求我们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在文源小学校,学生说起自己的老师都十分自豪。这样的骄傲,源于一种“润物无声”的积累。
  智慧课堂——书香底蕴的“坚实根基”
  课程是书香文化创建的主要载体,也是奠基之石。文源小学校遵循课改新理念,秉持书香特色内涵,从课程架构、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多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和实践,探索课堂教学有效模式,旨在真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打好基础知识的厚实底子,培养学生善思乐学、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校立足课堂,扎实推进国家课程,调动全体学科教师全员参与,依据学科特点致力于打造适合每个学科的“三环四能五习惯”智慧课堂。语文课程的三环节是“精读品悟、拓展积累、仿文练笔”,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数学课程的三环节是“自学讨论、精讲点拨、巩固测评”,培养学生思维、运算、操作、应用的能力;音体美课程的三环节是“体验欣赏、自主探究、表现创造”,培养学生理解、审美、表现、创造的能力。各科课程均致力于引导学生养成“会倾听、会思考、会表达、会合作、会创新”的五种学习习惯。
  学校从“备课、上课、作业、测评”四个重点环节抓起,认真落实“智慧课堂”要求,转变学习方式,培育学科素养。备课实行校本共享电子教案和个性设计纸质教案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学期初推门听课”、“青年教师同课异构赛课”、“年级组优质课堂展示”等活动,让家常课敢于公开,让公开课展示家常课常态。每学期教导处进行三次教案作业检查。结合各学科课标和市县命题导向,结合课堂教学和学生实际,研究命制试题,以测评的高度倒逼课堂效益。因为只有将课改模式落实在常态教学中,才能真正实现课堂转型,只有脚踏实地做好常态教学,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不仅如此,学校还开展了特色课程评价。例如构建“师生成长记录袋”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过程记录、反思总结、展示激励的作用。教师成长记录袋记录教师的优秀教学设计、成功教育案例、业务反思、论文心得等过程性资料,既留下工作的痕迹,又是对教学的梳理总结。孩子们从入学起就建立成长记录袋,各班按月统一整理存放,记录袋中有稚气未脱的铅笔字,有别出心裁的小设计,有获奖小证书,有自己的成长感言,有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点点滴滴记录着孩子们六年成长的步履,也记录着学校书香育人的足迹。
  活动展示——彰显书香“硕果累累”
  学校以民乐社团为龙头,组织20多个各具特色的社团,孩子们在社团活动中增长才艺,张扬个性。科技制作社团同学参加市三维创意大赛荣获一等奖;汉字宫社团的孩子去年暑期在我市“汉字听写大赛”中获得笔试全市第二名、综合竞赛第三名的好成绩。诵读社团的刘诗媛同学连续两年代表山西省参加全国“最美中国人”讲故事比赛获得二等奖,成为小县城飞出的金凤凰。武术社团的孩子在全省青少年武术锦标赛中获得团体银狮奖和多个单项奖。社团活动已成为学生紧张学习生活之余享受艺术熏陶的平台,使书香校园跃动激情,洋溢风采。
  说起文源小学校的书香活动展示,那真是多得数也数不完。
  写书法——“四年级一班,54人,优秀人数31,优秀率57.4%,良好人数15,良好率27.8%。四年级二班56人,优秀人数35人……”12月28日,文源小学教师对“迎元旦”汉字书写比赛成绩进行了统计,书香教育实施两年多了,写书法成为该校的“重头戏”。不论老师,还是学生,都以“写一手好字”而骄傲。学校常年坚持“每周一课”、“每天一练”,根据年级的不同,要求学生掌握的写字要领也不一样。一、二年级用铅笔练,三至六年级用钢笔练,同时三年级起还要练毛笔。孩子们在下午课前二十分钟都要进行书写练习,不论是描红还是临摹,大家都乐此不疲。
  诵经典——每日清晨,上课前的教室里就会传出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翩翩少年郎,骑马上学堂。先生说我小,肚里有文章”;“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吾后行”……《诚实童子》、《勿贪多》、《仁者爱人》……也许孩子们暂时还对经典不甚了解,但是与经典同行,儒雅谦和的精神气质已经在幼小的心灵中慢慢植根。诵读不仅为孩子们的心里埋下了经典的种子,也对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学校还将诵读经典同德育相结合,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修养,鼓励学生树立言行规范,一言一行都要做到文明有礼,使“重礼仪,讲文明”成为书香气质的底色。
  奏民乐——说起小百花民乐队,那是远近闻名,它是文源小学校的学生民乐队。因为它是目前全省小学中规模最大的民族器乐综合演奏乐队,每年代表清徐县参加太原市的各类艺术竞赛。在省、市历年艺术月展演中频频获奖,连续五年获得太原市民乐合奏一等奖。乐队成员中,每年都有不少学生参加上海音乐学院的各种民族器乐考级,其中的常鑫同学,曾在北京举办的少儿器乐大赛中获得少儿组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些成绩对于一所县级小学来说,着实不易。
  练体魄——学校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找准最简单、最好普及的“跳跳绳、踢毽子”传统体育项目,努力创出“普及与提高并举、特色与特长共赢”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形式。上午两节课后,随着集结号的吹响,全体师生排着整齐的队伍有序进场,眼保健操和武术操过后,跳绳踢毽活动间周进行,在欢快的音乐声中,七彩花键上下翻飞,七彩绳子飞扬跳动,银铃般的笑声此起彼伏,让人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和书香校园的生命活力。“我特别喜欢踢毽子!我们的课外活动丰富极了!”二年级一班的张思语开心地说道。
  此外,学校组织的“感恩教育活动”、“学生风采大赛”、“志愿者服务活动”,“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实践、体验、反思,感受着健康成长的快乐,逐渐形成“能自立、乐创新”的品质。
  美丽愿景——大气沉静、智赢未来
  近年来,文源小学校高水准通过“标准化学校验收”、“教育发展均衡验收”、“素质教育督评”、“养成教育精细化验收”等多项大型检查验收。2015年又光荣地被评为“山西省素质教育示范校”、“山西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太原市首批特色学校示范校”和“全国红旗大队”。
  展望崭新的2016年,学校的工作主题是“自修·精进·超越”,工作思路是:求净求美,建设美丽校园;求精求新,打造德育特色;求实求细,狠抓教学改革;求进求和,提升团队素质。
  面对现代教育的新要求,张利卿校长满怀信心地畅想着:“好的教育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岁月会洗去表面的浮尘,而那丰实的内核将历久弥新。我们将继续坚持现代教育与书香文化的深度融合,不断创新形式、挖掘内涵,促进学校办学品质的稳步提升。”静水流深,书香致远。相信文源小学校一定会以“大气沉静”的书香品质,助推师生实现“智赢未来”的美好理想。”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