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严格意义上去界定谁是“好学生”谁是“坏学生”,作为一名老师反而要比其他人难很多,这主要是因为评价一个学生要综合从多方面去看,而不是片面地从某些方面。“听话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学习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这些话我听过许多,但是我觉得,真正一个好学生绝对没有这样简单。“教书育人”,“教书”放在前面,“育人”放在后面,不论我们的“教书”如何进行,归根结底还是要达到“育人”的目的,没有“育人”的教书就是一场失败的教育。
纵览现在的教育环境,不要过多地去用“好学生”还是“坏学生”去界定一个学生,学校就是一个学习的地方,这里不是界定行为甚至是评判是非的地方,老师需要做得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是教会知识背后所蕴含的做人道理。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班里都是清一色的“好学生”,可是却往往不太看重自己的衡量标准,总是以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学生。所以有些“好学生”不是学生自己做出来的,而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套”出来,完全走的是老师的路子,缺失了一些学生本有的自主权。所以,“好学生”“坏学生”的界定最好少做,因为,老师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到学生的头上。
其实评价一个学生的做法很简单,就是一个字“好”,做好了就是“好”,做不好也不用“不好”、“坏”这些否定学生的词汇。不要小看这几个否定词汇,你说者无妨学生却听者有意,有时还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到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坏学生”就像是在学生的心灵上划了一个叉。
真正的“好学生”是那种学习做事都很到位的学生,他会把学习和生活融为一体,可以说没有给人留下挑毛病的机会。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老师不但要学会“教”还要学会去发现,特别是闪光点背后学生的健康成长,避免使用否定词汇的目的就是减少对学生的“负评价”。人的成长是一种潜在的思想和行为培养,学生正处在最关键的成长和发育阶段,对许多事物和事件还处在敏感期。当老师在这个时候,给他们一个评价,“正评价”会高兴,“负评价”会伤心,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惯性思维,使自己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这将是最危险的。
我觉得在学校,做人的成绩恰恰比学习的成绩更值得表扬。当某个学生表现出优秀的品质和诚实的态度时,我们老师更应该为此而高兴,这时,他就是好学生,也是一个好人。不论做什么,人的品性和思想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和老师都是如此。
我们常说“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我们同样希望他们在未来结出硕果。哪怕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好,请老师们也不要轻易地下任何不好的评价,因为对学习的评价简单,对人的评价很难。“教书育人”的本质在“育人”,知识真正所传达的要远超文字表面那些硬生生的东西,教会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比什么都重要。因为,每一个学生都要努力成为一个“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