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居乡下的姐姐 作者:王久战 时间:2015-12-11 次数:232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姐姐上了年纪,今年80出头。
  可她又不老,电话里经常听到她对我们亲切问候的声音,声音又是那么的清晰而响亮,并时不时地伴有朗朗的笑声,—如年轻时的她。
  我偕妻子去看望她,她迎候在大门之外,我热切地打量着老姐姐:她确实不见老,大大的眼睛,白皙的皮肤,笑容可掬的容颜……更为让人羡慕的是她那一头多少掺有银丝的乌发,所有这些,怎么也让人看不出她是一位耄耋老人。我拎下带给她的东西:食品呀,衣服呀,她嗔怪地说:不要再给我带东西了,你看看屋里应有尽有,快成小卖铺了!
  姐姐的房间窗明几净,床铺整洁,地面清扫得一尘不染,一进门的四方桌上,摆放着食品:牛奶、面包、饮料和水果。看得出,姐姐虽为暮年,可她的生活质量、生活条件、生活环境和身体状况都很不错。“做梦也不会想到今天的日子过得这样好”。这是姐姐常说的一句话。
  显然,姐姐很满足她现在的生活。
  我望着幸福快乐的姐姐,眼前映现出她过往的苦难。
  她出生在乱世,十多岁时,就随父母逃生闯关东,曾沿街乞讨。解放战争开始,整个大东北成了血与火的战场。姐姐又随父母死里逃生,从被围困的长春返回故乡,三千里路,兵荒马乱,尸横遍野,长路之上,一天到晚,很难吃上一顿饱饭。就是这样,年仅十多岁的姐姐,还身背不满周岁的弟弟,一步一步,穿江越河,忍饥挨饿,舍生忘死,回到了故乡。
  家乡进行土改,父母分到了土地房产,日子安定了,姐姐出嫁了。姐姐和姐夫夫妻恩爱,相敬如宾,生儿育女,克勤克俭,日子过得温馨而祥和,村里人都夸姐姐的幸福与美满。
  可好景不长,姐夫在上世纪80年代初去世了,姐姐独自一人挑起了家庭的重荷。幸亏,姐夫去世时,她的几个孩子均已长大成人。“你姐姐的命苦哇!”
  父亲活着时常这样说。“苦啥呀!现在早就不苦了。特别是这几年,孩子们都成了家,过得比较富足,几代人对我都很孝敬,送吃、送喝,家里没什么犯愁的事……”
  我拿出几百元送姐姐,姐姐不收。她说她有钱,并说钱花不清。
  外甥们告诉我,这几年,农村也有了社保,还有老龄补贴,老人家每月能领到300多元哩。这些钱对城里人说不算啥,乡下人没灾没病的,有吃有喝,花不了多少钱。即使有病,也有医疗保险,个人拿点,国家给点,如今,也算不了什么大事了!“平时干点啥呀?”我欣喜地问姐姐。“闲不住。天冷的时候,我们几个老太太在一起打打纸牌,没有输赢,图个高兴;天暖和时,外出走走,转转,呼吸新鲜空气;天热时,在苹果树下聊天,拉拉家常……”
  姐姐的一番话,让我品味到了什么是快乐而幸福的晚年:一是衣食无忧,二是有病能医,三是儿女孝敬。
  这几条,姐姐都具备了,所以,她乐居乡下。
  我多次恳切地邀请姐姐到城里住些日子,她说什么也不肯来,今天,我见到姐姐,高兴地走出姐姐的家门,走向生机勃勃的旷野,眼前那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色终于让我明白了,她不愿进城的道理。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