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福音与微笑 ——记“筋骨堂”加盟者智兔玲 作者:常映红 时间:2015-12-09 次数:172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晚上九点,送走最后一位患者,智兔玲返回店铺,将床铺整理一新,各种药具、用具一一洗净、消毒、归位,关好门窗,朝店铺中间悬挂的那张写着“筋骨堂”三个字的牌匾深情地望了一眼,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向家中走去。
  29岁的智兔玲曾经是个没有工作的家庭妇女,自嫁人后,一直在家里生育女儿、孝敬公婆,过着轻松幸福的日子。去年,一向身体很好的婆婆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疼得路不能走、活不能干,去医院看了大夫,用了好多治疗方法和药物也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作为儿媳的她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四处打听偏方验方想为婆婆减轻病痛。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退休老中医向她推荐了“筋骨堂”,在与家人商量后,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她和丈夫将婆婆带到了位于西安市的“筋骨堂”总部。那里的大夫详细检查了婆婆的身体,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用一把青盐让婆婆的病痛得到大大缓解。一直对中医心生崇拜的她在叹服的同时开始细心了解“筋骨堂”的治疗原理。那里的负责人告诉她,“筋骨堂”是百年老字号,它从中医学科建设的全面高度,总结了上百年的脊柱病康复经验,“药盐热敷法”更为千万名患者减轻了病疼,带来了欢笑,其产品还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在参观、考察了“筋骨堂”总部,亲眼目睹了治疗方法及一个个“痛苦而来高兴而去”的患者,兔玲想:现如今由于生活节奏与习惯问题,腰椎、颈椎病患者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化,如能把这一技术带回去,为身边的亲朋好友排忧解难该有多好?在经过一系列的考察、商量、学习、筹备后,今年元月,她拥有了自己的店铺,获得了自己的事业。
  万事开头难。起初,由于人们对“筋骨堂”缺乏了解,上门就诊的患者寥寥无几,兔玲从不气馁,印制了宣传册,向人们宣传“筋骨堂”的特征和治疗原理,又举办免费体验活动,邀请腰椎、颈椎患者亲身体验中医疗法的真实疗效。一些患者从体验中受了益,开始陆续前来接受治疗,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一把青盐,药盐热熨,无须打针吃药,在享受中便可康复”的消息不胫而走,店铺患者开始逐渐增多。
  朱某是一位79岁的老人,由于腰椎病困扰,坐骨神经痛,看了好多大夫,吃药吃得反胃,听说盐敷可治病,老人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前来热敷。一个月后,睡觉翻身都困难的朱某已经能行动自如地起来坐下。他高兴地说:“我再也不用饱受骨疾折磨的痛苦了。”
  为将技术学深学精,帮助更多患者减轻痛苦,兔玲先后几次赴西安参加培训学习,并定期邀请总部专家前来坐诊,给更多患者带来了福音与方便。
  一次,店里来了一位病人。经了解,得知是一位膝关节软骨挫伤患者,由于疾病使腿上有了积液。去医院抽了没几天,又积攒上。兔玲经过一个星期的精心热敷,该患者的积液完全吸收并没有再犯。在商贸城卖服装的王某是个时髦的女子,她长发披肩好多年,近来却由于肩周炎使胳膊疼得抬不起来,不能打理一头秀发,又舍不得剪掉。经朋友推荐,王某找到兔玲接受治疗。经过近一个月的治疗,王某的胳膊又活动自如,当她梳着时髦的发型走在街上,心中掩饰不住的喜悦映衬的脸颊更红了。
  在一心为患者减轻病痛的同时,兔玲更是个善解人意的人,热心助人、淡泊名利,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遇上手头经济紧张的病人,她总说:“钱不着急,先治病要紧。”于是,日积月累,手上的欠条攒了厚厚一摞,但她从不开口“讨账”,遇到资金周转不开,就找公婆、找丈夫、找父母、找亲友帮助。她认为,治病救人,不仅要为其医身,更要医心,伸出援手,患难与共,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生命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存在,健康是每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养生:养护生命,保健:保护健康。我愿用我所能,带给大家健康与快乐。”这位美丽的天使,用她的坦诚、善良与热心,给更多的人传送着福音与微笑,乐此不疲、无怨无悔……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