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贫“输血”、扶志“壮骨”、扶智“造血”,是我县全国跳远冠军武利军的精准扶贫三部曲。
2009年5月,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位体育健儿怀着一颗报国之心开始关注公益慈善事业,从此而一发不可收拾。六年来,他广结穷亲,现已与53户特困家庭结下不解之缘,更成为这53户家庭的“大家长”。而六年来,他的精准扶贫三部曲,更成为他人生进程中的一道亮丽的爱心风景线、一股强劲的公益正能量,在我县、太原,乃至三晋大地上以N次方的速度迅速传递、扩展开来……
A扶贫“输血”
扶贫“输血”,是武利军先生精准扶贫的第一步。
被大家称为“爱心专车”、有着六年“工龄”的晋AFE703,其车牌号早已被53户特困户家庭熟记于心。见证了主人武利军扶贫帮困史的爱心专车陪他一起走过6年。这辆爱心专车,与武利军的公益事业同龄;这辆爱心专车,它已经跑了10万多公里的扶贫路。
这是一辆白色的面包车,它是武利军专门为救助贫困户买回的一辆“爱心专车”,由于它结实耐用容量大,成为武利军先生开展公益事业的首选。
种瓜得瓜,种爱长爱!在武利军而言,对于扶贫事业的感受,便如农民种地一样,看着一株遭遇霜打的树苗,在自己的精心呵护下,慢慢地成长,由萎靡到健壮,再到开花结果、造福人类,那种别样的心情,在他而言便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2009年4月,武利军在参加其表哥女儿的婚礼时,听人提起孟封镇北程村13岁的孤儿马志强,从小没了母亲的他,父亲不幸患癌症去世。面对困境的马志强刻苦学习,多次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得知这一情况后,武利军对其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决定对其进行救助。救助中,他深深感到一个人力量的单薄。为此,他积极向太原市慈善协会、新闻快车进行求助。武利军与张四儿、王守林一起,在家人、亲戚和朋友们的支持下,在太原市原副市长、慈善协会会长袁高锁及许多媒体朋友的帮助下,组织救助了孤儿马志强,后马志强获得一任姓工程师长期帮助,直至任工程师2014年春去世。马志强有时间便去看望任工程师一家。而今,马志强已经成为一名光荣的军人。马志强的事,从此成为武利军的人生转折点,激发了武利军投身公益事业的激情,从此,武利军开始长年做慈善活动。2010年,他和蒋爱宝一起帮助脑瘫儿童、和张志鹏一起帮助王答村因车祸致残的儿童杜田田,此后经常和蒋爱宝、张耀文等爱心人士走访养老院及一些慈善组织,在清徐、平遥、临县、古交等地,到处都留下他开着他的“爱心专车”为贫困户送去米面粮油的身影,留下他为贫困户献爱心的足迹。而今,武利军不仅自己帮扶贫困人群,而且还发动身边的同事亲朋一起献爱心,在他的影响下,他的朋友圈也以他为圆心,成为一个越来越大的公益圈、爱心圈。“有许多家庭、由于突发的灾难和大病让他们突然间天塌了一般,同时也把他们推到贫困线上,在这种时候,他们最需要的是有人在经济上、精神上帮他们一把,走过这一坎儿,他们或许会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感恩社会,从而成为社会正能量中的一份子。如果大家每天少抽一盒烟、少点一盘菜、少喝一杯酒,每月省下一二百元去坚持帮助那些暂时跌入极度贫困的家庭,为贫困家庭‘输血补液’,无疑是一件积德行善且造福社会的有益之举。”武利军常常对身边的朋友们这样说。
B扶志“壮骨”
扶志“壮骨”:是武利军精准扶贫的第二步。
人无志不立。所谓“志”就是志向,就是理想。人如果没有了理想,就不可能获得成功。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就像是站在一条没有终点的跑道上,没有目的地,只会盲目地虚度光阴,最终一事无成。
志当存高远,人穷志不穷!在为贫困户“输血补液”的同时,武利军鼓励他的“一大家”要树立坚定的信念,在困难面前“做英雄”站起来,而不是在挫折中“当狗熊”倒下去。
他从2009年开始做慈善到现在6年多时间,由于他多年来的坚持,不断有爱心人士加入,使许多贫困家庭条件得到改善。然而,有的贫困家庭则依赖于社会帮助。针对这一情况,武利军每次见面都要和他们沟通,给他们百孝篇、弟子规、三字经等等传统文化的书籍,让这些家庭通过学习,懂得做人的道理。
从2010年开始,武利军和张志鹏、张耀文等人一起组织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并在2013年10月8—10日在煤博组织大型的山西省首届优秀传统文化公益论坛活动,三天讲课受益听众10000多人。
2015年1月25日上午,由中华传统文化联合会和太原市慈善协会在省城后小河小学举行的“孝行天下献爱心”活动中,武利军更是将大把的时间用在活动中,在几个月的无偿组织和参与中,他还自掏腰包捐款500元及其它一些物资作为活动经费,号召更多的人积极投身爱心扶贫公益活动。
在他的率先垂范和宣传动员下,他的“爱心圈”日益壮大。
2013年1月,单位同事乔虎、戎保江及他的6位同学们决定帮助桃花营村特困儿童赵佳鑫到学业结束。同月帮助北程村特困儿童乔振娟。3月3日和赵晋杰一起参加应县孤儿院捐钱捐物的活动。从1月开始为解决上闫村小孩路天兰的户口及一家四口人低保问题他多方奔跑呼吁,先后有山西晚报、山西日报、山西卫视、都市110等十多家的媒体协调多家部门,给路天兰协调办理了户口,让其全家纳入低保户。
他的北大、山大的老师同学及赵晋杰、席爱、武亮等100多名社会爱心人士,也先后去他家现场捐款20000元左右及物品。2013年3月帮助郝闫村特困户、二级残疾人田六儿一家捐款500元、并经常送一些米面油及衣物等。同年和新闻快车一起帮助我县大峪村武连生一家。2014年7月为了帮助古交市草庄头村赵燕一家,和龙城义工宋立新、李秀梅等十几个人在古交市募捐并一起把衣物送到她家。2015年2月和武钢、李秀梅等人去平遥军寨村和冀红旗、朱煜霖等人帮助张军福。2015年3月和山西经济电视台两名记者冀红旗、朱煜霖、乔思远帮助乡宁县乔金胜家。2015年4月25日带领太原市田径协会一行15人,对我县三户贫困人家进行捐助……
在他的影响下,许多朋友被他发展为爱心人士,多次给我县碾底小学、古交市关头小学送衣物,常年为草庄头村、岳家湾等贫困村送衣物及生活用品等。
2015年8月,我县的理科状元陈明、郝闫村田丽萍、静乐县周帅东三人考上大学,因交不起学费,面临失学。武利军和武钢、罗颖、穆景权等人发起捐款活动,因个人家庭情况的不同,捐的钱物有限,9月13号前分别送给陈明、田丽萍3000元及一些生活物品,让张志鹏为周帅东转送捐款2000元。与此同时,武利军还向陈明等赠送了《巡礼.国学印象》等书籍,鼓励他们要勇敢战胜困难,将困难看成磨练自己的人生财富,在挫折与困境中奋发崛起。武利军还向他们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并鼓励开导他们:志不成,智不成。人的一生中,总要有个理想,并为了这个理想百折不挠地去努力,去奋斗!
C 扶智“造血”
扶智“造血”:是武利军先生精准扶贫的第三步。
扶贫关键在扶智。走进这些贫困家庭,一些“扶了依旧贫”的家庭的总体共性浮出水面:家庭成员文化总体不高、对教育认识模糊、思想保守、缺乏家庭发展规划、近亲结婚、行为习惯养成差、存在“反正我是最穷的”思想、缺乏生存的本领……
究其原因,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则在于教育。这部分群体由于接受教育少、文化水平低、思想认识浅,导致社会给予的资助变成了“一次性筷子”,送去的技术进门就“失灵失效”。
对此,武利军从教育培训入手。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从对贫困学生的教育抓起,从对贫困家庭的全员培训抓起。一方面通过多种形式,对贫困群众实施扶智,进行文化智慧的渗透、启迪、滋养和教育,让他们不断开阔视野,增强致富本领,增强其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可持续力。另一方面开展“爱心薪火传递”行动,对活动帮助的贫困家庭提出要求,与其签订承诺书,约定家庭成员中有能力者,参加工作后每月要拿出工资的20%回报社会、帮助贫困孩子,从而给予其尊严感,并培养其对于社会的责任心。
我县上阎村有一贫困户王二奴,儿子儿媳因生病生活不能自理。孙女杨红霞2000年出生,在吴村中学上初二,学习成绩优秀。因家中只有三亩薄田,所收粮食已无法支付学费等各种开销,一家四口难以度日。
武利军得知后告诉杨红霞,自己将通过呼吁社会、个人帮助来努力解决杨红霞的上学问题,同时也要求杨红霞作出承诺,长大参加工作后要拿出工资的20%帮助贫困的孩子,上学期间尽可能多学一些文化知识,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回报亲朋,为社会扶贫事业做贡献。
吴村小学六年级学生李俊涵(娟娟)因家庭极其贫困,面临失学,武利军号召大家募捐,6月2日,北大赵占林老师提出用红包形式捐款,许多同学在赵老师的号召下,捐资捐物。在这次活动中,中华武氏宗亲会武丕明会长、世界华人创业联合会创始人赵太、太原市儒学促进会,“黄丝带”组委会等团体和许多爱心人士参与这次捐助活动。与此同时,武利军还通过在体校工作的姐姐的关系,将娟娟送到市体校上学。11月3日,李娟娟到体校报到,各种费用支出2000元。同样,武利军也与其约定,将来长大后有出息了,一定要记得回报社会,为更多贫困户分忧解难。
2013年春节前后,一贫困学生想利用假期时间打工赚钱,填补家用。在清徐县没找到工作,武利军让同学梁爱琴安排在她的单位打工,鼓励贫困家庭的各位成员要自食其力,并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武利军的慈善活动从刚开始一个人在做,逐步到几个人加入,直至现在每月都有许多爱心人士随时捐款捐物,武利军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结合公益慈善,使自己的工作和公益慈善事业两不误?这是他近年来一直琢磨的事儿,对此,一直低调的他,现在开始在社会上担任一些职务,比如担任世界华人创业联合会和武氏宗亲会副会长,并在其他协会担任职务,都是负责公益慈善事业。这些职务为他的慈善事业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于他而言,只要能更好地为扶贫事业服务,高调一把又如何,担当是一种责任与使命!
扶贫“输血”、扶志“壮骨”、扶智“造血”,武利军开着他的“爱心专车”,合着精准扶贫的时代节拍,将一车车衣物,一本本传统文化书籍,一声声叮咛与嘱咐,送到他的53个穷亲戚家中。我们坚信,武利军先生的精准扶贫三部曲,必将在扶贫攻坚的第一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抒写得更加活力高效、更加强劲有力!
短评
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扶贫、扶志、扶智,是全国三级跳远冠军武利军精准扶贫的经验与理念。
扶贫首先要扶志。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便会是扶不起来的阿斗。扶志,就是要把主动脱贫之志气“扶”起来,把“内因”激活。只有脱贫的腰杆硬起来,脱贫的办法才会多起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精神“瘫痪”比什么都可怕,要帮助贫困群体克服“等、靠、要”思想,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明晰贫困户在思想上的差距、行动上的不足。知耻而后勇,志勇则气盛,气盛则业兴。只有振奋自力更生的斗志,才不会坐等送钱送物上门,而是矢志用双手和才智拔除“穷根”,最终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扶志须先扶智。“志”如船帆,“智”如劲风,无劲风则帆不扬。贫困群众脱贫,必须具备一定的生存本领。贫困群众受教育程度整体偏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主动性不强,是“智”力不强的最大“掣肘”。事实一再证明:智力水平决定了富裕水平。“授之于渔”就在于要从教育培训两方面入手,使之拥有生存脱贫的智慧,最终从根源上取得决战贫困的圆满胜利。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总之,从某种程度上讲,扶志、扶智比什么都重要,无论有再多的物质与产业扶贫,倘若缺乏“志”与“智”,“扶了依旧贫”的尴尬终难以避免!只有扶贫、扶志与扶智三管齐下,才是长远、稳定地扶贫、脱贫的精准之道。
新闻链接
三级跳远“冠军”武利军
他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更是一名对社会与国家有着强烈责任感、使命感的慈善大使、公益志士!
山西省第八届人大代表、太原市青联第六届常委、省市第七届青联委员、团市委第十三届委员、太原市“劳动模范”、被太原市记特等功一次的武利军,从少年时代便有着伟大的理想与强烈的报国心。身材高大的他敦实、简朴,做事直奔主题却从容稳妥,一脸实诚不善言谈的他,给人以不拘言笑的淡定感。
武利军,徐沟镇南尹村人。其父亲是一名老军人,曾参加抗美援朝战斗,国家一级残疾人。打小儿,懂事的他便特别的吃苦耐劳,乐于助人。在学校,他是同学们遇到困难时的“大哥大”,在家中,有着两个姐姐的他,作为唯一的男孩子,与生俱来便有着一种勇挑大梁的男子汉特性。从春光小学,到清源镇中,从市体校、市体工队,到北京体育大学,直至成为国家田径队三级跳远运动员、山西省首位荣获“国际级运动健将”的男运动员,武利军的人生之路,与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9年8月,19岁的他代表中国田径队,赴日本参加“中日澳”国际田径对抗赛,一举在佐贺、鸟取获得两个第一的好成绩,并打破大会记录;1990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锦标赛获得第三名,赛后入选国家队集训,10月在华北五省市对抗赛中再次荣获第一并破大会记录,破山西省最高记录;1991年7月在英国国际邀请赛获得第二名,当月在英国举行的第十六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荣获第三名。1992年5月在全国锦标赛上再获第一,被国家体委授予“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成为山西省首位获此称号的男运动员。1991年、1992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山西省“十佳运动员”。1993年11月,因伤病回山西省体育工作队,同年在山西大学体育学院体育专业四年制本科班学习。
1997年山西大学体育学院毕业后,在山西省田径队担任三级跳远教练员;2003年进入山西财经大学通才学院任(工商管理、经贸英语、广告艺术设计)班主任,2004年兼计算机、文化传媒系团支部书记,兼文化传媒系办公室主任,兼学院国际标准舞交谊舞协会主席兼总教练。
2005年进入太原亚泰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先后担任亚泰能源公司经理、亚泰集团投融资部经理、山西国藏青花酒业有限公司经理,世界华人创业联合会副会长、山西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山西省陕西商会理事、“黄丝带”组委会志愿者互助联盟联络员、北大EMBA学员、蒋爱宝学雷锋队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