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抗美援朝的那些日子 ——写在抗美援朝胜利62周年之际 作者:赵威恩 时间:2015-11-13 次数:183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一场震惊国际、唤醒国人的正义战争。从上世纪1950年开始到1953年结束,迄今为止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当胜利62周年纪念日到来的时候,我们这些亲身经历过的人,不禁心潮澎湃,总想把那既展示国际主义又充满爱国主义的伟大壮举晓谕国人,让那种以邻为善、以国为尊、藐视强敌、不怕牺牲、顽强去争取胜利的崇高精神发扬光大,永远成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1950年,新中国刚刚诞生一年,美帝国主义就以其称霸世界的狼子野心,纠集16个资本主义国家组成所谓联合国军,以美国将军麦克阿瑟为统帅,如同迅雷,挑起侵朝战争。他们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把邻国作跳板,进而侵犯我国,把像初生婴儿一样的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当时,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洞察秋毫,毅然决定出兵朝鲜,发扬国际主义精神,解邻邦之危,保祖国之安。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彭德怀担当主帅,杨勇、杨成武两位将军领职副帅,统帅50万(后增至一百万)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日,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经过三年浴血奋战,征服了气焰嚣张,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被迫停战。当时新调任的联合国统帅——美国上将克拉克,请求签订停战协定。签约选在出兵的那天。彭老总代表我方,克拉克代表敌方,在三八线上的板门店小镇签了字。我志愿大军胜利凯旋,扬眉吐气;敌军首领克拉克将军却懊丧惭愧地叹息,说:“美国上将在一个没有胜利的停战书上签字,这在美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时间已过去60多年,如今伟大的祖国已是天翻地覆,又进入科学发展与时俱进的新时代。曾经直接赴朝参战的精英,有的牺牲、有的谢世,幸存者越来越少,但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更可喜、可贵的是他们的后代,多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典范,继往开来,拼搏在革命建设的风里浪里,与时俱进,建功立业,赢得国人无限敬佩。
  在那场伟大的战争中,举国上下呈现过父送子、妻送夫、兄弟相争、父子并肩上战场的动人局面。伟大领袖毛主席把他同杨开慧烈士所生的爱子毛岸英送上前线,为友邦、也为祖国献出了28岁的宝贵生命。远征志愿军,无论走到哪里都受到祖国人民的爱戴。
  志愿军在朝鲜,被当地人民军称作“天兵神将”。个个“不怕死”,大大地震慑了侵略者。上甘岭有一场大战,打的惊天动地。那是1952年10月,天上有侵略军像乌鸦般的飞机投弹,地上有两军对峙,排山倒海般的重炮轰击,几天几夜,硬把山头削低了三尺,特级英雄黄继光,为排除我军进攻压力,以身躯堵枪口,献出22岁的宝贵生命,谱写下中国军人的光辉诗篇。
  马踏里反击战,更让敌人胆颤心寒。马踏里东山高地,位于朝鲜中部、临津江南端北岸,是美国“王牌军”陆战师镇守的要冲。1953年24日凌晨6时,战斗打响,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这场战斗打了两天两夜,我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硬是把敌人戒备森严的阵地全线突破,敌人夹着尾巴逃走了,我们把红旗插在了山头上,这场战斗也直接推进了和谈日程。
  时过62年,如今回顾这些尘封的记忆,一为缅怀为国捐躯的众多先烈,二为让今人知道这太平盛世的来之不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让我们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心全意,听党指挥,认真贯彻实践“四个全面”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使我们伟大的祖国尽快成为文化繁荣、经济发展、政治昌明、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