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每一天都可以修禅 作者:红孩 时间:2015-11-11 次数:107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北京电视台有个《七日七频道》,曾经火得一塌糊涂。其特色之一,就是有个叫元元的女主持人,操一口地道的京腔儿,对老百姓的大事小情进行实话实说。后来,元元到北师大读博士去了,这个栏目就逊色多了。我喜欢这个栏目经常说的一句话——生活是由一个七日又一个七日组成的。说的更具体点,我们的每一天就是一份日子。老百姓把每一天的生活,就叫过日子。
  多年前,倪萍写了本书叫《日子》,读者很青睐。后来,宋丹丹跟赵本山演小品,说她演的白云也写了本书,叫《月子》。结果,根本没那么回事。什么叫日子,日子就是吃喝拉撒睡,柴米油盐酱醋茶。在这些琐碎的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人,是人的情感,是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友情。
  还有一则倪萍的新闻。在某次慈善活动中,倪萍的一幅画被商家以一百多万收购。一时间,在书画界成了热点,也成了某些人攻击的靶子,说倪萍在搞商业炒作。对此,倪萍有她自己的认识——“因为工作的便利,我有幸采访过许多大画家,见过许多名作,心里的这支笔就更不敢动了,眼高手低把我捆住了。‘上不了大山上小山,上不了远山上近山’,又是姥姥语录替我松了绑,我开始以‘无知者无畏’的姿态涂抹了。”二〇一二年二月,倪萍在荣宝斋成功举办第二次个人画展后,当朋友们举杯为她祝贺时,她却“躲进洗手间稀里哗啦地好哭了一顿。为什么画画?赚一大堆钱应该高兴啊!可画画是为了画钱吗?心里也知道画一堆废纸没人理会挺难受的,可如今孩子都被卖了,那滋味也相当难受,没有一个当娘的会拿着卖孩子的钱喝酒吃肉……想起第一幅画被高价买走的那份欢喜,如今我像孩子一样,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
  倪萍的感受我相信是发自她内心的,而且我相信,在过于物质化的今天,只要稍微还心存理想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倪萍是对生活充满感性与感激的,她把自己的画画看作是“跟着日子去写意”。既然是写意,就要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冲动,否则你将如何挥动你手中的笔?与其说倪萍每天在画日子,倒不如说她在每天感悟日子。因为,画日子,老师、父母是可以告诉你的。而感悟日子,必须要由你自己去完成。
  看到《倪萍画日子》这本图文并茂的散文集,内心便有一份深深的感动。书中每一辑的名称都有着她自己对生活的切身感受,如:“日子,是熬一碗腊八粥”“日子,是爱与被爱”“日子,是那些人那些事儿”“日子,是棉袄,有里儿也有面儿”。这些,当然只是形式,重要的是,在其中的每一篇文字中,作者都会从自己的经历中,发现一些让人心生感动的细节故事。然而,作者又不是在这里编织什么故事会,她把这些故事写得很节制,很有章法,读的多了,你会发现,作者会把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事情在不知不觉中演变成一种人生哲学。
  我一直认为,文学的最高境界,不只是美学,还包括哲学。在哲学中,有个性与共性的关系问题。作家写作,就是要通过个性的我去达到共性的我们。如果你写的是共性的知识与发现,那读者才懒得理你呢!真正的文学作品,是从我走向我们。我想,倪萍是非常熟谙这个道理的。不然,她写出的文章不会篇篇都会引起读者共鸣的。譬如:在《野草莓》一文中,作者由于好奇,去陡峭的山崖看黑草莓,结果不知道什么原因,她从姨姥家带回的一篮子好吃的都不见了,这对于一个幼小的小姑娘来说,简直是天塌了一般。本以为回家会遭到姥姥的批评,谁知姥姥竟以一句“好哇,鬼也馋啊,她吃了饺子就不吃你了。拿一碗饺子换个小外甥,上算”给遮蔽过去了。这是一位多么善解人意而又充满智慧的姥姥啊!作者也从中悟出了普通人应该怎样活着的辩证法。再如:在《达人秀》一文中,作者因为客串了一次主持人,而结识了一对卖鸭脖子的夫妻,因为老婆爱唱歌,每天卖完鸭脖子,她都要到郊区的一个立交桥下唱几首歌才回家。男人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有一天看到自己的老婆能在全国人民面前唱一首歌。这个愿望应该说是浪漫的,也可以说是很不现实的。因为他们“两口子只住在一个六平方米的临时小屋里,床是用长条板子搭的,很窄,睡觉的时候俩人得互相紧紧地搂着才不会掉到地上。”但他们的爱情是甜蜜的,他们的愿望也最终实现了。所以,当他们二人委托倪萍给他们在北京郊区的女儿捎去零碎的压岁钱时,倪萍哭了,她不但捎去了,还主动给增加了两千元。作者在结尾处写道:“这不是给予,这是接受,接受给我们做点人事儿的机会。”
  本来,看完这本书我想就美术和文学的关系写点什么的。但一动笔,我的思绪就改变了初衷。我十分赞赏倪萍在自序中所说的“画的技术没有,画的灵魂显现”。由此,我不禁想到一个老和尚在告诫他到四方云游的弟子所说过的话:生活的每一天都可以修禅,在运动中修生活禅,处处是道场,就看各人的功夫实践了。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