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之岚 作者:珏山 时间:2015-10-19 次数:184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行进在岚县北端饮马池的山路上,迎着白露前的秋雨,望着这满眼的岚烟,和大自然如此的亲密接触,心生感动。若不是雨紧风疾,真有去掉雨伞淋淋秋雨的冲动。
  山中岚气缭绕。那些升腾的云雾,一忽儿罩在山顶,一忽儿系在山颈,一忽儿缠在腰间,一忽儿云遮,一忽儿雾埋。雾团裹挟着人,看不见周遭,正好领略这号称“天上云间”的美景——天上,是因为岚县海拔较高,平均海拔1500米;云间,是因为这里常常岚雾飘渺。
  从山上回望,山下农田里的玉米、土豆、莜麦等,各呈其色,色色不一,真是一幅无墨之画,色彩斑斓明快;又如一曲无弦的琴,弹出自然徽音。
  岚县的朋友非常热情,晚饭很生态,很地道,很实惠,兴奋着你的眼睛,挑逗着你的味蕾,诱惑着你的胃口。饕餮之余,朋友介绍着这里的风土人情,讲述着县城的八大公园。
  饭后,我们迫不及待,步行游历了鼎兴、懿荷等三大公园。眼看十点半了,才意犹未尽地回到住的地方。
  岚县是一个历史悠久富于传奇的地方:商为燕京戎所居,周为楼烦胡地,春秋末年建汾阳邑。北魏初年,环汾阳邑300 里建秀容国,唐代改称宜芳县,明洪武初年定名岚县。想到了小时候看小人书,书名忘记了,但画面的一句话记忆犹新:“举起手来,我是楼烦!”楼烦成了能征善战的代名词。抗战时期,贺龙的120师师部就驻扎在这里。这里的百姓拿起大刀、长茅、红缨枪,与顽敌抗争。当时,全县人口仅有6万,参军者3000 ,捐躯者600 ,死于国难的群众7000 余人。历史给了这里的人们以血性。朋友接待热情持续高涨,言语也很温婉,没有“举起手来,我是楼烦”的生猛。昨天晚上一路引着我们转了三大公园,今天又领着我们转了一整天,这就是《我的祖国》歌声里的“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他的有猎枪”吧。
  山路上,我们看见了土豆花。这里七月份举办的“土豆花开了”旅游月虽已结束,但土豆花还有开着,白的,紫的,粉的,留着旅游月的意绪,恋恋不舍的,仿佛一定要人们相信,它们是产自没有雾霾、生长在高寒地区的生态土豆。
  午餐,我们吃着花样翻新的土豆宴,剥着煮熟的整株毛豆豆,尝着可口的攸面,豆香面香,让人垂涎欲滴。
  白龙山也别有一番景致。岚县的摄影爱好者蠢蠢欲动,长炮短炮找寻镜头。朋友指着“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的楹联,说这正好代表了他们的心情。你们来了,天洒清水,黄土铺道。我说,多谢美意,记得在西安见过这联,若没有记错,下联是“难得风雨故人来”。朋友听了,说“莫放”“难得”相对,没错,这是清代学者孙星衍撰写的。说罢,他高兴地爬上钟楼,撞响铁钟。钟声浑厚,袅袅余音回荡在山间。
  在三星庙,道长邀我们拜了福禄寿,还邀我们一幅幅地观看了在这里举办的岚县风光摄影展,目的是要我们一日看尽岚县景。这里的摄影涵盖了岚县大自然四季风光,大都是云海苍苍。我们在一幅题为“岚之岚”的摄影前细细观赏,为摄影的创意叫好:青山隐隐,云海深深,层次分明,富有张力。道长一语中的,岚县的妙处是需要时间来体悟的。临了,他还邀我们禅堂品茶,红茶、绿茶、花茶随客品味。因时间不允许,只得谢过道长。
  朋友拿着岚县地图,指着说,岚县风景优美,河流众多,主要有岚河、蔚汾河、岚漪河、榆湾河、舍安河。若能在此临水而居,岚烟翠图,出世脱尘,不失为人生一大乐事啊。留下吧,明日再浏览几个地方。看着岚县地图,我说,岚县像一个舞蹁跹的蝴蝶,朋友说,不,是一只蝙蝠。好一个蝙蝠,蝙蝠遍福,延绵无边,如意幸福。
  自然已经给予丰厚的赐予,人们却还在努力创造更好的家园。做个岚县人,好福气啊。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