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丈红霞硕果成
——祝贺赵年福老师回忆录出版
作者:王保玉 时间:2015-09-23 次数:179 语音阅读:
集义①杏坛曾启蒙,宣传部里沐春风②。
秋阳更仰桑榆景③,万丈红霞硕果成。
绝句二十八字太简,以下用注脚的形式说说故事和感受。
①“集义”一句。
1955年夏,我是集义小学学生。一天,全校学生整队集合准备下学时,队伍前面出现了一位20岁上下身穿白衬衫的后生。他体格壮实而不肥胖,个头中等略高挑,肤色黄褐,比旁人白净。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慈眉善眼,像福缘寺(集义村福缘寺两年前拆除建了学校)的佛像。
校长王继先介绍:“这是新教师赵年福。”
不久,我感受到赵老师的慈爱。
课外活动。我受伤出血,同学正为我敷尘土止血。赵老师大声说:“不敢。”然后带我到办公室找有关老师开了柜子,他亲自拿盐水为我清创,抹红药水,包纱布。同时教我卫生常识。我觉得赵老师亲切如父兄。
赵老师不是我的班主任,他是管闲事。这使我想起另外一位管闲事的L老师。
我读三年级时,一位代五年级班的老师L,突然把我叫到办公室严词拷问:“你不干不净骂甚来?”
我愕然。我反问:“我骂谁?”
他更勃然大怒,责骂我“铁嘴”,“装洋蒜”,“滑头、不老实”。像梁化之对待共党嫌疑。幸好10分钟后一位同学来自首,是他骂老师。此同学与我一样戴一顶志愿军抗美援朝的火车头皮帽子。原来是皮帽子惹的祸。真相大白后我放声大哭。可是L老师不但不安慰我,反而厉声训斥:“你受甚委屈,同学骂人你为什不举报?据说你还是班主席……”
我说:“没听见。”“你是聋子?”
滥用师道尊严,过于执(〈十五贯〉中的知县)式的武断,居高临下的贬损,能封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
赵老师从不这样简单粗暴。赵老师带的那个班原是个混乱班,当他接了班主任以后只用了几十天,那些过去长角生刺的特殊学生都俯首贴耳,有的还成了做好事的模范呢。
赵老师能令学生宾服靠的是一颗爱心。这是众多学生一致的认识,包括集义张常光,南尹白晋强、侯如美、张永爱、孟秀清等。真是有口皆碑,事例不胜枚举。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获得一两个人拥戴并不难,难的是众星拱月,众望所归。
②宣传部里沐春风
1975年我调到县委宣传部任理论教员,赵年福老师任副部长,主持工作,是我的顶头上司。但我没有发怵惶恐,而是继续“沐春风”,接受熏陶。登上讲坛俯视千人,我是教师,面对赵部长,我仍是蒙童。所以“曾启蒙”“沐春风”在诗中是修辞学上的互文。
感受春风春雨的不只我一人。作为老师,他爱学生如子女,作为领导,他视部下如兄弟。不变的是仁爱之心,稍有不同的是作为机关的“官”,他更注意深入群众,实行民主。与部下闲聊、玩耍都是他倾听众议的好机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即使是小事琐事。宣传部两年,我只举两件事。
一是1976年粉碎了“四人帮”,宣传系统大几十人集体食宿,大家作息习惯不同,常有矛盾。赵部长仔细调查后调整了宿舍,爱抽烟的,爱打扑克熬夜的,爱睡觉的,“物以类聚”,各居一室,皆大欢乐,互不埋怨。
第二件事是1977年调资,他主持此工作,使40%的人升了级,另有部分人按政策“靠级”。结果让数十名干部职工基本满意。
还有许多交待上级和应付兄弟单位的大事小事,他都妥善处理。
赵老师是一位公道博爱的仁者,也是一位办事有方的智者。
③秋阳更仰桑榆景
我敬我师。“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从十三四岁到七十四岁。“不忘党恩、关心时事、补偿亏欠、保重身体、广交朋友……”老师退休生活规划也值得我步之趋之。“秋阳更仰桑榆景”绝非虚泛恭谦之词。
我作文喜欢“节外生枝”、“画蛇添足”。在这注脚之外再添一足——说说老师的缺点吧。《弟子规》云:“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忠臣、孝子、好门生不能光对君、亲、师唱赞歌。我找到了赵老师的一个缺点,并且当仁不让,超过了老师。如果弟子总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末由也已。”伸长脖子仰望泰山而不去登临,那社会就不能发展,那也令师长失望。要想富,子强父;要登高,把师父超,即使仅有一点。
闲话少说,说故事。
1976年,宣传部共事时。赵部长发现有一种很便宜的香皂,便委托我回家时从沿途的西谷、徐沟及集义等商店寻找这几角钱的香皂,买上五块,大概分给全家人用,一年可节省十几元钱。可是抽烟呢,一天三包也得一两块钱,一年花费好几百元,而他毫不吝惜。这件事我感到赵老师有点大箩里撒油,车辙里寻芝麻。
人们劝赵老师戒烟,他制定了个“增岁减烟路线图”,60岁一天三包,70岁一天两包,80岁改为一包,90岁100岁就不抽了。这和《孟子》寓言里那个偷鸡人“小步子改过”法,有何区别?而学生我愚者千虑,总算也有一得。我十岁时也学上了抽烟,可是十年前的一天,深思熟虑了一个晚上之后,壮士断腕,弊革风清,毅然决然“戒烟限酒”。我恳切劝谏,赵老师也能痛下决心,八十大寿之后,远离尼古丁之毒害。
以上三条注脚三条腿,本该再加一条,阐述“万丈红霞硕果成”,评价《回忆录》这颗硕果。因见其他同志美文多篇,都已论及,“崔颢题诗在上头”,红霞美景就不再“道”了。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