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万选其人其事 作者:张卯春 时间:2015-09-11 次数:1507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乔万选(1896—?),字子青,清徐县清源西关人,民国著名政治人物,但对于今人来说,不知者为不知,知者谓之汉奸。汉奸,只是他最后的政治标签,其跌宕起伏的人生有着更为丰富多样的足迹……
  一
  被历史记忆,或者说成为文字的乔万选,不是出现在故乡清徐,而是北京清华园。
  绿草如茵、树木葱茏的清华园,有一批珍贵的校友纪念物如明珠般散落其中。1919(己未)级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的礼物——喷水塔,是园内最早的校友纪念物。塔座正面刻有“养源”二字,背面是英文“ISERVE”,表达了学生不忘母校养育之恩和毕业后报效社会报效祖国之志。《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清华史苑·清华第一批校友纪念物》):“著名校友钱端升、笪远纶、钱昌祚、乔万选等均出自这个年级。”
  乔万选崭露头角于1919年“五四”运动,身份:高等科学生,任该科科长。当时,清华学生还没有校一级的自治组织,高等科科长乔万选、中等科科长王国华组织各级长和孔教会、青年会等社团领袖,在高等科召开57人会议,商讨开展爱国运动的办法。形成了清华学校在五四运动中的第一个历史文件——《清华学生代表团开会记录》(闻一多、罗隆基共同记录和整理)。会议讨论决定了11项工作,其中对外工作6项:“(1)派代表赴京调查北京情形;(2)一切进行与他校取一致行动;(3)要求国会弹劾章陆诸贼;(4)通电巴黎专使请缓签字;(5)通电巴黎和平会议请维持公道;(6)要求总统对于山东青岛问题取坚决手段”。对内工作为5项:“(7)本晚开全体学生大会;(8)《周刊》加发号外,并有滑稽画;(9)本校各种出版物加‘勿忘国耻’等字样;(10)不用日货;(11)通俗演讲及传单”。自此,清华学子汇入了轰轰烈烈的反列强运动。
  五月九日“国耻纪念日”,全校学生举行纪念会,乔万选进行了演讲。大会决议通电巴黎,要求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继之,大家向国旗行鞠躬礼,并庄严宣誓:“口血未干,丹诚难泯,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中华民国八年五月九日,清华学生从今以后,愿牺牲生命,保护中华民国人民土地主权。此誓。”大会结束后,同学们齐集大操场焚毁日货。
  凝视当时焚烧日货的老照片,我们无从认出那一位是清徐的骄傲。
  以上资料寻觅于《闻一多与“五四”》一文的缝隙中。作者闻黎明为时任57人会议记录员的爷爷闻一多撰写了1.7万字的褒扬性长文,而组织者乔万选只成为陪衬。说此话,本人毫无贬低闻一多先生之意,而是说因乔万选日后的变节,舆论对他的功绩保持了沉默,汉奸的晕轮笼罩了他的全部,使我们很难认识一个完整的乔万选。
  乔万选之学生领袖地位不仅在政治方面,其它领域也可以看到他活跃的身影。
  早在1913年,乔万选与他高级班同学以“研究中国武术,强健身体为目的”,组织体育社团“武德会”开清华园体育先河。之后,清华“把体育课列为必修课”,成为“中国最早设正规西式体育的学校”。
  乔万选还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间综合性科学团体——中国科学社的早期社员,他与青年知识分子一起探索科学救国之策,为“德先生”(Democracy民主)、“赛先生”(Science科学)的到来而奔走呼吁。
  清华毕业后,乔万选远涉重洋留学美国。
  二
  从古老的东方大国到了年轻的美利坚合众国,热血满腔的乔万选努力学习,获得芝加哥大学法律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站在太平洋彼岸,回望苦难深重的祖国,当有一种跳出庐山看庐山的见识。乔万选有怎样的思考和宏图大志?我们不得而知。可知的是,他一回国就投入了可以强国济世的政界、司法界、教育界。
  他曾任上海租界临时法院推事,东吴大学法学院、中央大学法学院教授。尔后回晋,满腹经纶的双博士深得阎锡山青睐。出任山西党政学院主任,大约在此时期,著《产业合作大纲》以及《比较地方自治》(大陆书局1932年初版)等书,为阎锡山“山西特色”的政治鼓与呼。
  阔别母校十年之后,即1930年,乔万选又回到清华的门口。身份,校长。
  他仍然是陪衬,陪衬着清华的独立精神,陪衬着军阀的专制和贪婪。
  其时,中原大战方酣,阎锡山势力奄有华北和平津。清华学生代表大会在国民党华北嫡系势力式微之际,驱逐了代表南京势力的校长罗家伦。校长的空缺,阎锡山以为自然应是由自家人去接领,便任命出身清华的乔万选去接任。
  对乔任校长,清华师生意见不一。有的主张“校友治校”,实行“清华为清华人之清华”,以此来戒防他人觊觎。以乔的出身和资历,乔任职并无大碍。但更多的人则对于地方军阀接管学校一事反感,恨屋及乌,反对乔就职。
  6月25日,乔万选带领卫兵和属员分乘两辆汽车准备入清华大学接收校长权力。清华大学师生在学生会和纠察队的组织下,打着“拒绝乔万选”的大旗,将乔等堵在校门口。
  次日的《民国剪报》以《清华学生拒乔万选昨晨到校接收未成》为题作了报道:“……在门首被学生阻止,经交涉后,学生允乔一人入校内谈话。不久,要求乔签字,以后不再前往接受。乔即签字离校。”
  ——以“水木清华”在中国教育史上的显赫地位,驱逐校长被当作荣耀揭载史册,乔万选其人也竟因此得以负面角色传名。
  乔被母校逐出不久,随着阎锡山失势返晋。之后供职中央政府,任国民政府内政部统计司司长。1935年6月至1936年9月,任江苏上海第二特区地方法院检察处首席检察官。其间,1936年8月至9月,乔万选代理江苏高等法院第三分院检察处首席检察官。1936年9月,正式调任江苏高等法院第三分院检察处首席检察官。
  这一时期的乔万选有什么政绩、建树?不知道,看到的只是短短的几行简历。
  三
  “七七事变”,风云变幻,救国多歧途。乔万选走上了汪精卫所谓的“曲线救国”这条不归之路。
  乔万选走上这条路不是偶然的,他原本就是改组派。改组派,即“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乔万选和他的同志们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愤懑不满,要求重新制订纲领,改组国民党。他们既反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又反对共产党的暴动政策,幻想在龙虎相争之间开辟一条中间道路。
  在中国历史沦入到一个极其动乱、黑暗的特定年代,乔万选们的理论可以说是一种探索。然而,乔万选在外敌入侵、国难当头的选择,却只能说是一宗罪恶。自此,乔万选被绑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千夫所指、万劫不复。
  从1940年11月起,乔万选历任汪精卫政权江苏高等法院第三分院院长、司法行政部常务次长、法制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司法行政部政务次长、国民政府政务参赞、特别法庭审判官、庭长、驻德国大使、四川农大教授等职。
  在汪伪政权中,乔万选有哪些劣迹?同样不知道。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即仅凭其级别,他的汉奸帽子就戴定了。
  抗战胜利之初,国民党政府开展大规模的惩治汉奸运动,不知何原因乔万选竟得以“过关”。后来,他到重庆私立南泉新闻专科学校执教。但终未逃脱被惩办的命运,某年,被重庆法院科以重刑。清徐县原县志办主任郭维忠曾见到过判决书,他说,不是无期就是十年以上,记不清了。
  比较一致的说法是乔之死因,即病死狱中。死亡时间不详。但可以肯定的是在1947年之后,因为南泉私立新闻专科学校创立于1947年秋。
  铁窗中的乔万选是怎样的精神状态呢?一定会对半个世纪的人生进行反思,寻找那一腔流尽的“外争国权(对抗列强侵权),内除国贼(惩除媚日官员)”的热血,也一定会思念渐行渐远的回不去的故乡……
  四
  故乡清徐对这位功过参半抑或遗臭万年的游子没有更多的记忆,只有一些零碎的、模糊的说道,噢,还有一座他没有住过一天的、属于他的中西合璧建筑。
  城关厢,市楼旁,有一处被称为明楼院的二楼宅院。这座西关厢人所共知的乔家建筑,直到2008年才被太原市文物普查队所发现,并由国家文物局媒体进行了报道。2013年,清华大学小师弟罗德胤对百年前老校友的老宅进行了建筑学的详细考证:“楼房采用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通面宽七间20.10米,进深5.5米(二层进深减为4.64米),屋脊高10.90米,前屋檐高8.21米。底层用砖券圆拱窗、方形柱,为西式砖混结构,其西侧有楼梯通向二层。二层为中式木构建筑,单檐硬山顶,木雕雀替。”这幢在民国时期鹤立鸡群,至今也别具一格的宅院,即是乔万选之父乔学庸的住宅兼“务本生”醋坊。
  在西关,人们早已忘记了“乔学庸”这个名字,只记得他的绰号“赤金粪叉”。问及绰号的来历、寓意,村民亦含混不清。有的说,老乔勤俭,靠一点一滴集攒,把拾粪的叉子都当作宝。也有的说,连拾粪的粪叉都是金的,可见家里有钱。事实上,乔家虽不穷,却也非巨富。种有几亩薄地,开着一个名为“务本生”字号的制醋小作坊,兼营杂货。但,怎么能建得起楼房呢?
  说楼房,还需从乔万选的婚姻说起。乔万选初婚并不如意,或是难抗父母之命,与清源城大名鼎鼎的刘安邠举人的长女刘海燕委屈成婚。婚后,乔远走高飞,一去再未回乡。独守空房的刘海燕等来的是一纸休书和一万块银元。从小受从一而终教诲的刘小姐,不要巨额青春赔偿金,也不离乔家门。她侍奉公婆,冰清玉洁守活寡到终生。乡老说,刘长的丑,乔不待见。楼房就是用这一万块银元建起的。设计中还有门厅,遭逢沦陷停建,明楼院未全部竣工。乔学庸逝世后灵柩放置在明楼下层,直到刘死后,方一并抬埋。
  乔家为工商户,土改时未评定成份。无人管理居住的宅院由县粮食局占用做酒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乔万选某子从外地回清徐,将宅院转让给粮食局。
  乔万选近族侄儿乔生高(1939年生)向笔者述了他听来的故事。
  他听乔万选的儿时同学说,恒娃(乔万选乳名)念书不是背口诀诀,而是在《三字经》、《论语》等书上批写作点评,有自己的看法。
  他听人说,其叔留洋归来,曾在市楼北街龙王庙(时为村公所)与乡亲们聊天,讲述外面的世界。山那边,海那边,对祖辈厮守黄土地的农民是何等的神秘、新奇。年轻的学者笑眯眯地对父老们说,你们问吧,问啥也行。当年的问答内容如烟逝去,乡里传下来的一句话是:多大的学问啊,啥也知道!
  他听太原国民师范学生陈生富说,乔万选回国后,曾在国师当校长,乡党体育教师庞维国得到了他的提携。庞维国(1903-1949)清徐县平泉村人,武术家。他讲课倾倒学生,讲英语时如只闻其音还以为是外国人。任职时间不长,仅两三个月,调任政界离校时,学生以罢课请留。
  他听乔万福说,明楼院是他总理建设的,偌大建筑费用仅是乔万选一个月的薪金。乔万福(1899—1979)乳名恒福,字子绥,乔万选堂弟。留日学生,回国后致力于金融业。文革时红卫兵来抄家,乔问,有何手续?来人答,造反!乔自语道:噢,造反!造反还用什么手续。遂任其抄掠。退休后回清徐老家,卒于乡。乔有女印月,太原工学院;有子青天(乔升光),曾留苏,空军雷达专家。
  乡人说,乔学庸到南京探子,万选安排其在某豪华剧院看戏。贵宾席观众见乔父衣着举止土气,均不屑。孔祥熙过来为其递烟点火,四座皆惊。
  乡人还说,乔万选在法院任职时,有案件当事人用小汽车拉钱向他行贿,他一概坚辞拒绝。某人状告一洋人,乔秉公执法,不惧外国势力,判国人赢得官司。——于是,认为乔万选贵且富,并廉洁,不卖国……尽量呵护、美言自己的子弟。
  有道是,历史风雨,洗尽铅华。然而,经过了一个世纪的风吹雨打,铅华依旧在。铅华不御的不是逝者,不是被寻觅者,而是我们。我们用自以为正确的有色眼镜去审视曾经鲜活的前人,而乔万选、乔万选们的素姿真身,在后人的不断延误中,将被历史风雨冲刷殆尽。
  趁着记忆还未完全消失,请关注者、知情人一起去寻找丢失的乔万选吧,不是为了他,或者不仅仅是为他,而是从其潮头到谷底、光荣到卑鄙的大转折、大起落,认识那个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对我们做人、做事乃至知今开来提供一点借鉴。这就是追记乔万选的意义所在。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