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道主”溯源 作者:王增维 时间:2015-08-24 次数:192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东道主”一词,典出《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东道主”,顾名思义,东指东方,道即道路,主为主人;简单地讲,就是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的意思。那么,主人是因何被称为“东道主”的呢?
  春秋时期,晋楚两国在城濮这个地方展开了一场大战。晋军在晋文公的亲自率领下,由名将先轸运筹帷幄,坐阵指挥,大败楚军。楚军主将令尹(宰相)成得臣兵败自杀,粉碎了楚国北进的野心。当时晋国的东面、楚国的北面夹着一个小国郑国。由于郑国处在两个大国的夹缝中,为了生存,往往晋强依晋,楚强向楚。此前,郑国正背晋亲楚。因此,晋国就想出兵灭掉郑国。周襄王十二年,晋国联合秦国,两国合兵攻破郑国郊关,直通曲洧。晋兵在曲洧城西,秦兵在曲洧城东,形成合围之势,游兵日夜巡警,樵采俱绝。慌得郑文公手足无措。郑国大夫叔詹献计:“派一舌辩之士,往说秦国,使之退兵,秦若退师,晋势已孤,不足畏矣。”于是郑文公派亚卿烛武,出使秦国,请求秦军退师。
  当夜,烛武让人拴着从城头吊下去,偷偷进了秦军的营寨,见了秦穆公。烛武对秦穆公说:“秦晋合兵围郑,郑之亡,明矣。若灭亡郑国对秦国有好处,当然可行。可是,郑在晋之东边,而秦在晋之两边,郑国如亡,土地将为晋所有,秦国能越过晋国占有郑国的尺土寸地吗?且秦晋两国邻而居,势不两立。晋益强,则秦益弱,你为什么要劳兵靡饷而增强您的邻国——晋国呢?如果您放过郑国,让郑国作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您的外交人员往来,由郑国接待并供应物质,这对您有多好啊!”秦穆公听了,遂与烛武歃血为誓,订立了和约,留兵二千人协助郑国守城,然后班师而去。
  后世因此称主人或设宴请客的人为“东道主”。请客人也自称“做东”。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