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山游记 作者:常映红 时间:2015-08-19 次数:199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游玩过龙山,亲近过蒙山,最近才从朋友处得知在太原市还有太山这么个地方。于是,刚刚立秋的一个清晨,好友要去拍专题片,我也一起去往太山领略其迷人的魅力。
  汽车从清徐县城出发,沿旧晋祠路一路向东而行,到晋祠旅游景点时向南拐数百米,再向西行,看到指示牌后左拐,过了一个收费站,举目瞭望,山峦突兀峥嵘,苍翠欲滴在峰峦环抱、松柏掩映之中,中间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近观,一座古朴的山门就在眼前,牌楼与青山相互映衬,正面书“龙泉寺”,背面书“太山胜境”。这就是我们要找的太山。
  太山是太原市新开辟的旅游点,位于太原市西南23公里处,距晋祠风景名胜区5公里、蒙山大佛风景区3公里。景区有始建于唐景云元年(710年)的太山龙泉寺,龙泉寺原名昊天观,始建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初为道教,金元时期被毁,明初重建,改为佛寺。寺因山势而造,分上、下两院。上院为明代重建的观音阁。下院大雄宝殿为双层楼阁式建筑,下层奉观音菩萨,上层奉释迦牟尼佛。院东立无字唐碑,寺西有墓塔六座。这里得天独厚,环境优雅。
  进入山门,左边立着一块石碑,那是五代后唐名将李存孝的墓葬。拾级而上,门内四尊门神,虎神虎威虎气,令人心生敬畏,好一副守山护境的派头。入得门去,只见山林茂密,景色秀丽,道路弯曲,曲径通幽,低头是小桥、木舟、荷花、金鱼,抬眼是深涧、水流、丛林、白云,美景依山体走势,由低而高,弯弯曲曲,一直向上延伸着,举头望,不见顶在何处,只见绿向高空,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构成了一幅好高好大好美的画中景、景中画。
  坐在绿树掩映、小溪潺潺的旅游胜地,风声、水声、人声交织在一起,放眼四望,依山亭阁各异,别致有加,路边花草吐新,色彩斑斓。翠竹、柏树、针叶松,—层层、—片片,把山体自上而下、由近及远,遮盖了个严严实实,真有一种“满眼皆是春,不思归去路”的感觉。同行的女儿和她的玩伴兴奋地蹲在池边划水嬉戏,并情不自禁放声高歌,姑娘们欢快的笑声传遍了整个丛林。
  出了龙泉寺向前,大约100多米,就是重大考古发掘地。2008年5月8日,太原市考古工作者在此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六边形地宫,地宫内瘗埋着五重棺椁密存的舍利子。出土文物中,尤以石、木、铜、银、金五重棺椁最为珍贵,第五重金棺内装有唐初佛祖舍利。据导游介绍,五重棺椁在全国现有发掘中都属罕见。考古学者们猜测,可能在金椁里套有水晶棺或者玉棺,也有可能舍利子置放于玻璃或者玛瑙瓶中。如此一来,龙泉寺地宫舍利子就是六重棺椁。而规格越高,表明舍利子的主人越尊贵。究竟是哪位高僧得到了如此厚待?专家们遍寻史料,竟没有找到关于太山佛塔舍利子的任何记载。
  再行百米,是龙王庙,庙前有方潭,却不见泉水从石雕的龙嘴里流出,我们猜想可能今年天旱,让龙泉断了泉水。可是,山下溪流潺潺,龙嘴却难见清泉,着实是件憾事。在龙王庙前方,摆放着九个龙子铜像。龙是古代传说中的灵异神物,也是万兽之首,它能兴云降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前来游玩的人们将这九尊铜像摸得金光闪闪,大家说,龙为吉祥物,希望摸摸它们的身体,能沾点吉利,将喜庆带回家。
  再往望都峰走,山峦绿树飘浮在半空,鸟鸣蝉叫,分外清脆悦耳。登上太山远眺,只见南连龙山、北接蒙山,苍茫浩瀚,云天相连,大有飘飘欲仙之感;近观殿堂楼阁,碑碣彩塑,端庄雅致入胜;龙泉寺晨钟暮鼓,幽雅安静,有一股新清的自然美神韵。
  太山山势磅礴、密林森森,山中盛长虬柏和枫树,绝美的景色不仅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而且吸引了众多宗教人士来此修行参禅。供奉的观音菩萨、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更让这里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香火旺盛。在这里无论是一炷心香尘世修身,还是一盏素斋烹茶释怀,皆为佛缘福地。
  已是上午11点半,我们走累了,看乏了,肚子也饿了,坐在石凳上吃起了随身携带的食物,然而朋友还扛着10多斤的摄像机站在半山腰认真拍摄。她的背上全部被浸湿,挽成髻的头发也有些松散,被汗水打湿后一绺绺地垂挂在额头,但她毫不理会,依然用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与执着辛苦劳作着,直到我们一再催促该收工吃饭了,她才恋恋不舍收拾工具,同时不忘跟工作人员要了一份景区简介……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