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枣儿两头红 作者:张仲杰 时间:2015-08-17 次数:523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我的家乡,是一个产粮区,人们很少种植蔬菜和水果,只有村子四周房前屋后,栽种的枣树,给缺吃少穿的农家一点补给和乐趣。所以从立秋开始,孩子们嘴里便不停地唱诵着饶有兴致的农谚:“立秋枣儿露了叶,处署枣儿旋眼眼,白露枣儿两头红,秋分枣儿大丰收。”枣树春天发芽夏天结果,绿色小枣,被碧绿的枣叶覆盖着,只有到了立秋之后,淡绿的小枣日渐长大,从浓密的枣树叶子里显露出来,让人们充满了希望。到了白露节气,硕大的壶瓶枣便开始红起来,那绚丽的红色从果蒂开始逐渐扩大,经常遭受阳光照射的尾部,也逐渐地红了起来。这就是“白露枣儿两头红”。期盼着的白露季节来到了,一棵棵的枣树顶端便挂满了一串串两头红的大枣。这时候,孩子们就会在长竹杆上,捆绑上一个铁丝勾子,向高高的枣树顶端伸去,将一粒粒的红枣勾下来,送到嘴里,品尝鲜枣的美味。
  我们家乡,栽种的枣树品种大多都是壶瓶枣,一只只的壶瓶枣,犹如一个个枣红色的瓷瓶。个儿大,核小肉厚,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再加上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那时枣树也成为不可小瞧的一笔收入。所以每逢到了白露时节,有枣树的人家,必然要有专人每天坐在树下,一边聊天,一边看护着自己的枣树。女人们则手里拿上点针线活儿,一边说话,一边干活。因为种粮区比不了菜区,人们在地里,随处可以采摘到或西红柿或黄瓜什么的,用以解馋解渴。而我们这里,只有到枣儿红了时,才有一个能随时采摘的食品。而对于粮区的孩子们来说,为了吃上新鲜的脆枣,手拿勾子,寻觅枣吃,也是乐在其中之事。尽管家家都有枣树,家长也教育孩子不要采摘别人家的枣吃,可也难免有个别的孩子,只要看到谁家的枣树底下没人看守,也就毫不客气,先下手为强。为了避免遭受孩子们的侵扰,所以,家家看枣也就十分普遍。
  节令到了秋分之时,诱人的大红枣儿便挂满了枝头,就到了“秋风打枣”的季节,家家户户开始打枣,整个村子里,热闹非凡,到处是打枣的热烈场面,一派丰收的景象。枣树多的人家,不仅全家出动,而且还要邀请左右邻居或亲威帮忙。小推车、麻袋、口袋、竹篮、畚箕、大小萝筐、打枣杆……都放在树下,总有一位身体轻巧行动敏捷的人,爬上高高的树权,手持打枣杆,向一支支一串串的红枣打去,那些大大小小鲜红的枣子,便劈劈啪啪地滚落下来,不免打在人们的头上、膀臂上,但没有一个人喊疼喊痛的,一个个低头不语,快手快脚地将铺洒了一地的红枣,拣拾到竹篮里、畚箕里,倾倒在口袋里。时间不长,枣树底下便会出现一麻袋或一口袋的大红枣来。这时候,树底下充满了欢笑嘻戏,都沉浸在枣儿丰收的喜悦之中。这时候,在枣树底下吃枣,便成了不言而喻的惯例,即使是路人走过,来到枣树底下,一边拣拾地上的红枣,一边与主人交谈,一边吃枣,没有人说不应该,家人路人一起乐。打枣一般中间不休息,就是太阳走到正南头顶到了吃饭的时间,也要一鼓作气地将所要收打的枣树全部打完,才收兵回营。如果有人饿了,地上有枣吃,喝点带来的热水,如果热水没有,就去井边打点凉水解渴,反正打枣没有中间休息的习惯。直到太阳落山了,枣也打完了,全家人口,或推车,或肩扛,或身背,或两人抬,将一天收打好的大红枣全部收拾回家,一年一度的打枣便大功告成。
  红枣丰收了,接下来就应该收藏了。刚收获的大红枣,乡人称之为脆枣,脆枣含水份大,咬在嘴里酥脆香甜,投放市场很受欢迎。但水份大了,容易腐烂,造成损失,所以,大部分的脆枣还是要在阳光下暴晒,让脆枣脱水。这时候,乡人的屋顶上,打麦场上,便摊着一片片的大红枣,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许多人家,枣的数量不太大,便用高粱杆和麻绳制作成类似门帘一样的大“薄子”,下面撑上木棍,用绳子吊在屋檐下,将红枣凉在上面,虽然见阳光少了点,可不用人工照瞭,在屋檐下凉上一秋天,冬季到来的时候,便可收下来保存。凉晒好的大红枣,一般人家都要储存在大缸或陶瓷瓦罐等器皿里,不怕虫鼠之害,干燥又保湿,可以保存到来年大秋季节。或出售,或家用,农家腊月的年糕、蒸糯米饭、腊八粥以及婚丧嫁娶都要用大红枣儿制作美味佳肴。
  “白露枣儿两头红,秋分枣儿大丰收”,在丰收的大好季节里,给农家带来了喜悦和希望。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