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变味的“朋友圈”成鸡肋 作者:常映红 时间:2015-08-12 次数:128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贾姐的孩子进京探亲,回来时给她买了两个包包。欢喜之余,应孩子要求,拍了张照片晒在朋友圈,一时间点赞者、评论者如潮涌来。她忙碌着一一回复,同时享受着朋友们的祝福。一位不常联系的朋友也留下一句话:“地球人都知道了。”面对这样的评论贾姐不知道该如何回复,便没理会。谁知,过了一会儿,对方从聊天框发来一句话:“你显摆就行了,不要拉别人。”她一头雾水,反问:“我显摆什么?”对方答:“你买包包,我可没穿名牌。”她更加不明白了:“我买包包跟你有什么关系?莫名其妙。”对方不再回答,她也不再追问,感觉却如鲠在喉,晒包包的甜蜜心情荡然无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科技的东西以其迅雷之势逐渐走进人们生活,比如风靡当下的微信,最初,微信上的圈子多是小圈子,由亲朋好友组成,这种关系是强关系,且大多是现实生活中的关系,这种关系的稳定性很高,即便不使用微信,这种强关系依然可以靠其他方式维系。随着微信越来越成为职业社交、工作范畴、营销的工具,一个人的圈子由当初单纯的强关系圈子,扩大到了更大范围的圈子,甚至更多的交叉圈子,而这种圈子是基于弱关系的,不依托情感来维系,只为了满足工作、职业社交需求、营销目的等。有人说,从朋友圈上发的各类动态可以判定一个人的性格与爱好,比如晒各种美食的,肯定是吃货一枚;晒风景照的,肯定经常游山玩水;晒自拍照的,肯定非常自恋……从正面的角度来看,微信朋友圈不仅给我们的工作、生活提供各种了便利,而且扩大了我们的社交范围,同时也被一些人视为一方心灵港湾。但是,很多人却总爱在朋友圈里发一些不和谐的东西。比如经常会出来一些今天是“女儿节”、“儿子节”、“老公节”之类的东西,然后让你必须转走,不转的话女儿、儿子、老公将会有灾难。谁家没有亲人至爱?谁不盼最爱的人平安顺利?这些无聊的信息不转闹心,转了恶心,着实让人恼火。还有的朋友发出一篇文章,你饶有兴趣点开阅读,结果文章最后标注着“看完转发,不转死全家”——这哪是充满人情味的朋友圈?分明就是跟你有仇对你诅咒啊!
  记得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段话:“现在走过来的是微信方阵,你看他们左手手机,右手充电宝,身后背着一锅心灵鸡汤,胸前挂着佛经和养生秘方,手上拿着励志经典和情感小句,口中还在大喊:亲,给点个赞吧!”……先别急着笑,这里要说的事,我们每个人都可能“躺枪”。从最初私密的记录和分享,到现在各种各样的晒幸福、秀恩爱以及没完没了的商品推销,大家纷纷吐槽:变味的朋友圈,你的忍耐力有多大?
  这还不算,如果以上提到的这些我们可以装作看不见不予理会的话,那么那些指名道姓要求你帮助对方参与网络投票的,帮助自己的领导上司点赞的,帮助转发丢孩子、丢小动物信息的,甚至是作为工作任务必须帮单位微信公号拉多少个粉丝的,你既不可能视而不见,还囿于情面或压力而不得不小心应对。结果我们连对方参加的是什么活动都不知道,就帮对方投了票;明明对领导有意见和不满,也不得不违心点赞;尽管知道丢的不是朋友自己的孩子、动物,也得无可奈何帮忙转发……除了情感上和心理上的纠结之外,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就不知不觉浪费其中了。
  好多人都说,朋友圈越来越像一块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这不仅仅是微信的悲哀,也是“网络中人”的悲哀。微信朋友圈要想扬长避短,只有从我们自己做起,比如晒幸福秀恩爱要有度;比如心灵鸡汤要少喝、民间偏方不偏信;比如别把朋友圈当成是另一个办公室;比如发宣传信息要适可而止不可刷屏让人烦;比如微信推销不要活了买卖伤了友情等,这样,微信才会回归它的“初心”,朋友圈也才能真正体现出朋友味、人情味。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