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解华(1918-1997),原名张广海,清徐县西马峪村人。九·一八事变后,张解华由太原兴阳中学参加革命,1939年入党,历任八路军独立二团武工队长,清太徐中心县公安局长兼党支部书记,晋绥八分区武装部政工科长等职。在任职期间,他参加指挥过无数次战斗。出生入死,英勇善战,屡建奇功。因他胆大过人,群众称他为“顶塌天”。
1938年农历腊月二十三,趁高白镇赶集之机,张解华带领八路军武装小分队,化装成农民去赶集,奇袭日军,快速解决战斗,消灭日军11人,缴获步枪11支。此后,他连续在黄楼、油房堡、马村等打了几个漂亮仗,使他名声大震,敌人闻风丧胆。
1941年秋,他带领抗日武装小分队30余人,夜宿吴家堡村。拂晓时,突然从王答方向来了100多名日伪军,把他们包围。在此危急时刻,他临危不乱,当机立断率众突围。他第一个跳出大门,举枪点射,一枪把日军指挥官丁田(绰号蓬天)打下马来,当场毙命。日军即刻大乱,我军趁机突围成功,还消灭了日军17人,俘虏4人。我军无一人牺牲,只有少数同志受伤。
张彪是交城连家寨人,原名连照章,地主出身,二次混入抗日队伍,曾任清二区民政助理员,因难以忍受八路军当时的艰苦斗争环境而叛变投敌,当了日本特务队的便衣特务。张彪投敌后,与孟封镇伪警备队中队潘生荣勾搭在一起,欺压百姓,出卖同志,坏事做尽,无恶不作,据不完全统计,仅清徐平川一带,他勾引日本鬼子杀害抗日干部、群众48人,成为杀人魔王、刽子手,他贪得无厌,倚仗日本人势力,敲诈勒索,住孟封镇不到半年,即买下二进二出大院一处,开设粮店,娶了太太,积累了不少金银财宝,张彪与鬼子同流合污,双手沾满了革命群众的鲜血,成为日本鬼子的走狗,是中国人民不共戴天的敌人。
1943年,清源县公安局长张解华根据群众举报张彪为虎作伥、残害革命群众的罪行,还从内线得知张彪伙同日伪军将再次杀害一批我地下党领导人的情报,他对张彪切齿痛恨,怒火上冲,又心急如焚,决心立即釆取行动,清除汉奸。为了保证任务顺利完成,他又主动与榆太路西县委领导人李景文和区委陈昌取得联系,三人经过周密计划,决定虎穴除奸。
张解华先派出东罗村地下关系户刘景圣以太谷县日伪宪兵队身份进入虎穴,与张彪拉关系,趁机侦察了解情况,发现张彪的住处前院是粮店,后院住人,对面是敌人的据点,防备森严,必须智取。他们经过周密部署,决定第二天黄昏动手。
第二天午饭后,张解华先派刘景圣进入孟封镇日伪警备队,利用打麻将稳住中队长潘生荣。张解华、李景文、陈昌在田野里等到夕阳西下,先化装成农民,每人扛了一捆谷子,混杂在群众中顺利进入孟封镇,在僻静处,他们扔掉谷子,脱去农民服装,化装成太原日本宪兵队,大摇大摆地走到张彪住宅,已到掌灯时分,李景文带20响盒子枪在门外放哨接应,监视对面炮楼上的敌人,张解华、陈昌各持手枪一把,杀羊刀一把进入粮店前院,与小伙计打招呼说:“连先生在家吗?我们是太原警备队的,有要事会见连先生”。粮店掌柜见来者不凡,就亲自带领二人往后院,手指西房即是张的住处,张、陈二人不用掌柜引见,破门而入,此时张彪正吃晚饭,张解华说:“连先生,久仰、久仰,我们是太原警备队的,特来拜访!”。张彪连忙放下碗筷起身想和张解华握手,突然他全身像触电一样,不禁打了个寒战,此人好面熟,好像张局长啊!张解华不等对方辩认清楚,如闪电般迅速出手,顺手一刀刺入张彪要害,只见他两眼一瞪,扑通一声倒地,一命呜呼。连太太一见不妙,大声呼救,陈昌临危果断一步上前,出手一刀结果了泼妇性命。张、陈二人除奸得手后快速撤离,与门外的李景文汇合,以日伪警备队外出公务作掩护,安全撤退,星夜离开孟封镇。
第二天,清源伪政府得到消息,伪县长张直清,警备队大队长万平结队来到孟封,经过现场察看验尸,通知张彪父亲到孟封领尸,这天,孟封镇热闹非凡,人山人海,群众都暗自高兴,叛徒死有余辜,有的说:这就是叛徒的无耻下场,有的说是老天爷开眼了,为清源百姓除了一大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