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悟佛——旅游的四重境界 作者: 时间:2012-02-12 次数:584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武保生
  
  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把人类的旅游行为分成了三重境界,分别是“转游”、“乐游”、“醉游”。然而我在蒙山大佛下,看到了旅游的第四重境界“悟游”。我以为“悟游”是旅游的最高境界。
  第一重境界“转游”。所谓“转游”就是简单的游山玩水,就好像女人逛街转商场一样,根本没有目的性,转到哪看到哪,想到哪看到哪。不论多美的风景,都像过眼烟云,难以在心灵深处留下深刻的印象和难忘的痕迹,到任何地方,都是风雨兼程,蜻蜓点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可以说大多数人都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转游”其实是一次从“自己呆腻了的地方到别人呆腻的地方”的简单出行,是一种大众化的、人人可以达到的“初始境界”。
  第二重境界“乐游”。这是一种非常美好的境界,可以说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这种境界。“乐游”是对目的地有了一定认识了解,内心深处充满了期待和向往,到了目的地后感觉赏心悦目,身心得以放松,眼界得以开阔,伤口得以愈合,生活中的忧愁、烦恼一扫而去,工作中的纠结、不快一忘无遗,对旅游目的地依依不舍、流连忘返,即便回到家也念念不忘。“乐游”是一种只要用心感受就能达到愉悦身心、增长见闻的“美好境界”。
  第三重境界“醉游”。这是一种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达到这样境界的大都是文人墨客和职业旅行家。旅游者通过对眼前景物的观赏,触景生情,情容于景,景寓于情,情景交融,心灵深处的美好情感被瞬间激发出来,这时的旅游者如痴如醉,万千思绪澎涌于胸,或感时伤世,抚今追昔;或感慨人生,惋叹岁月;或意气风发,豪情万丈。或忧国忧民,慷慨悲歌。可以说,这是一种在“乐游”基础上,更高一重的境界。“醉游”的境界不胜枚举:王之涣登鹳雀楼,凭栏远眺,面对夕阳西下滔滔东去的黄河水,发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绝唱。人们一提到黄鹤楼,会立即想起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那依依惜别之情、恋恋不舍之意被诗人表现得淋漓尽致,回味悠长,黄鹤楼也成了名副其实的“送别楼”;范仲淹登临岳阳楼,俯瞰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长江水,纵论人生,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并且以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震古烁今,成了历代仁人志士忧国忧民、修身报国的座右铭,岳阳楼也因此成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每遇民族危亡之时,仁人志士身体力行,为国分忧,拯救民族的“忧国忧民楼”。“醉游”与其说是赏景,不如说是释怀,是在感受一种喜而狂、怒而发、情牵挂、梦萦绕的借景抒怀的“人生境界”。
  第四重境界“悟游”。这是我看到的最高最美却略带遗憾的旅游境界。
  去年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女儿女婿提议:“到蒙山去,看大佛”,于是一家人驱车来到“万佛朝宗”的蒙山胜境——美丽的蒙山风景区。
  蒙山大佛又叫晋阳西山大佛,是世界上最早开凿的大佛,它开凿于北齐天保二年(551)年,距今近1500年,高63米,而乐山大佛开凿于唐开元元年(713年)高71米。它只比乐山大佛低8米,却比乐山大佛早162年,比世界第三大佛阿富汗巴米扬大佛(53米)高10米,在寥若晨星的世界摩崖石刻中,蒙山大佛的地位无疑是显赫的。大佛虽然残缺,但仍能让人感受到它那雄健、遒劲、秀雅、飘逸之美。带着对大佛的好奇和疑问,带着对佛祖的崇敬和一睹大佛真容的心愿,我们怀着虔诚敬仰的情怀来到了蒙山。
  就在大佛脚下,我们遇到了一对老年夫妻,丈夫是一位双目失明的盲人,夫妻俩恭谨地在香炉前上香,虔诚地跪在地上膜拜,而后认真仔细地抚摸着大佛脚下的每一砖,每一石,用心呼吸着每一缕佛前飘来的馨香,不时仰首大佛,双手合十,从脸上露出的平和之色,看得出他们内存的“欢喜之心”,盲人的妻子并没有因为自己能看见这五彩斑斓的红尘世界而对丈夫说出半句多余的指点与讲解,所有的礼佛活动在夫妻俩安然、淡定和默契的配合中去完成,而后夫妻俩相互搀挽,谈笑风生下了山。
  女儿看着前面小心谨慎、渐行渐远的盲人夫妻,忽然拉着我的手说:“爸爸,你看到没有?盲人也出来旅游,你说他能看到大佛吗?”我一时无语。于是边走边想,竟百思不得其解。是呀,盲人旅游到底游什么?难道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佛祖一定是只有长着明亮的双眼,能看见大千世界的人才有权利去看的吗?当然不是!旅游真的只是享有视觉的人的专利吗?肯定也不是!
  其实人们的旅游并不只是单纯用眼来看“风景”的!身临其境时,那些悟性极高的有心人,他会把看到、听到、摸到、闻到、尝到和悟到的融汇于心,用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去感觉和感受,然后用心灵去感悟。这位蒙山礼佛的盲者,就是这样,他其实仅仅只是没有了视觉,但他,还能听见、摸见、闻到,尝到,悟到,甚至他的其他感觉,比正常人更加灵敏神奇。或许这位盲者,千里而来,就是想完成一次虔诚的朝圣与膜拜,实现他深埋心底的夙愿,尽管他看不到大佛伟岸的英姿和慈悲的面容,然而他心中有佛。可以说,他的心境有多高多大,佛就有多高多大,这是一个比常人更美妙的心灵感受。也许他在家里时已经凭着想象无数次地游览蒙山,瞻仰过大佛了;也许他从走出家门的那一刻就开始感悟蒙山,感悟大佛了。“悟游”其实就是一种用身体感觉,用心灵感悟的旅游,它所达到的是心游物外、超凡脱俗的人生追求和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
  礼佛归来,心净如洗,走下蒙山,心旷神怡。我觉得盲人旅游是一种更高境界的旅游,是一种插上想象翅膀的“神游”,是以心灵感触为导向的“悟游”。为了体验盲人旅游的感觉,我也试着闭上自己的双眼,由妻女牵引体会“盲游”,当我双目微合身体渐渐入静后,感觉好像自己进入了一个神奇美妙的世界,林间一片片泛黄的树叶飘落在身上,发出轻轻的撞击声,那是树叶在叩响冬天的门环,山上一股股清冽的小溪,从我们身边汩汩流过,正伴着我们行色匆匆的脚步奔向山口,然而我们要去的是一个物欲横流、充满浮躁的红尘俗世,而这清冽的溪水却带走了路途的污浊,奔向容纳百川,清澈无垠的茫茫大海……
  “山是一尊佛,净土净心,佛是一座山,净心净土”,游蒙山净土,悟大佛净心。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