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遥远的从前,一个繁星满天的深夜里,一颗星怀着炽热,耀着光,喷着火,带着长长的尾焰,载着嗖嗖的声响,仿佛哼着天籁徽音,怒放着心花,打破了夜的宁静。这颗星,在高高的天宇,深情地凝望了千年万载,精心地选择了百地千方,今夜,终于作出了最后的抉择,满腔赤诚,勇往直前,纵情投身在一座叫凤凰山的怀抱,了却心中的夙愿。
这是一处沙石山顶。这颗星义无反顾,无视距离的高远,不惧沙石的坚硬,纵然粉身碎骨,心也甘,情也愿,只为这一方净土的宁静、一片慈云的吉祥,便化作留在山顶或滚落山坡的陨石,有的像虎,有的似狮,有的若蟾,静静地雄踞在那里,等待着它的因缘际会。
山灵来天上仙客,地灵资人间净土。刘禹锡说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绿了,花开了,泉水流,风景秀,草肥水美,成为牧童和他的羊的最爱。羊悠然自得地吃草,若山上飘着的白云。牧童心生欢喜,饿了,摘几颗野果;渴了,掬一捧山泉;困了,累了,就躺在陨石上数天上的云朵;兴致所至,就站在山顶的石头上放歌一曲,甩一甩羊鞭,打出最富韵味的节拍:山顶石头上唱来还嫌低,面对面来还想你,俄的羊咦——
一天,牧童正躺在陨石上,叮叮当当的雕凿声从山里传出。他一激灵爬起来,顺着声音寻觅,却不能确定方向。山里到处都是回响,犹如美妙的乐音,不用甩鞭挥铲,就可跟着唱和,唱他心灵的牧歌。
山泉淙淙,斗转星移。花间月出,松下风来。
又一天,牧童刚坐在一块石上,只听得山中有人问:“洞门洞门几时开?”牧童不明何意,也不知该如何作答,就没有应答。
当晚,牧童想了许久,拿定主意:明天若再问,就说现在就开。第二天,正好是农历七月十五,牧童照常赶着羊群上山,到达山崖时,山里又响起熟悉的声音:“洞门洞门几时开?”这一次,牧童大声答道:“洞门洞门现在开!”话音刚落,轰隆一声,对面的山壁塌了下来,一座金碧辉煌的佛洞赫然在目。登时,牧童开悟,化作了一尊护法石佛。
水流法乳菩提长。随后,在洞窟之外,大德高僧兴建慈云禅寺,即今天的岩香寺。
石窟柱塌了,撑起;寺庙毁了,重修。
二
母亲来小住,带她游览拜谒岩香寺。返程,在寺的台阶东侧斜坡上,看见一只蚂蚁,噙着比它大几倍的食物,借着斜坡一路翻滚下行。偶尔掉落坡外,它奋力攀援上来,继续向下翻滚滑行,一直找到蚁窝,一骨碌钻进洞里。这蚂蚁百折不挠一往无前又智慧无穷,我们看得真真切切,它好像也得了道,浸了佛的灵光。
那天与住持觉慧法师坐禅论道,住持说已经发愿,在北壁的山崖前,新建五方佛殿。我也有一愿,建五方佛殿,千万保护好崖前的老槐树。
三
月印禅心性地明。
或许这陨石与岩香寺前世有缘,那结合之后的千年岁月,陨石也在苦苦修行,修炼佛的智慧和灵性。你只要看看那石头,就知道它们有多大的定力——在晨钟暮鼓中,在连绵经声里,侧耳倾听,坚强镇守。这是内心的力量,是佛家所说的大愿:不信世上事不成,不信有缘不结果。
那山,风光秀美,尽得四灵:左盘青龙,右踞白虎,下依朱雀,上靠玄武。
这是一个天地所生,人神共塑,慈云缭绕,青山、灵石、洞窟、寺庙四位一体组合而成的灵性传奇,传了千年,而且将一直传承下去。
心经说的,一切随缘,一生随缘。
它必定能缔造出新的美妙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