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调解手记之十三  少说一句不争长短 多让一步天地自安 作者:老张调解手记之十三  时间:2012-02-12 次数:560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文/张继源
  甲某和乙某是同住一条巷子的前后院邻,前面的是甲某,后面的是乙某,甲、乙两家多年来关系一直处得不错,有什么红白喜事都是全家帮忙捧场,可后来关系慢慢地便淡了。为什么呢?事情还的从乙某翻盖房屋说起,说到农村盖房,就想插嘴发表一点议论,这农村盖房实在是太没有规划和安排了。大家相攀比着往高盖,有钱的也好,没钱的也罢,反正是今儿你压住我,明儿我又压住你,一家比一家盖得高,一家比一家盖得悬乎,有钱的砸钱,没钱的拉土,反正不能低下一寸,殊不知得浪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再盖得高吧能比上神仙高到天上,琼楼玉宇尚且高处不胜寒,何况凡夫俗子呢?由盖房引发的矛盾比比皆是,成为农村不稳定因素之一。
  再说乙某盖房后,院子里便开始垫土,而离甲某家的后墙不能垫土,一是怕浪费钱财,二是怕引发矛盾,偏偏一下雨问题和矛盾就接踵而至了。因为乙某院子里的水便直灌甲某家的后墙,甲某家的男人在外打工,甲某家的妻子上了房顶便破口大骂,大骂乙某家烂心眼只。乙某家父子见状,怒火上升,操起铁锹便要冲进甲某家拼命。幸亏观看的众乡邻紧急制止。双方没有发生暴力冲突。但双方由此种下祸根。时不时地争争吵吵,有事没事磨道,影响得甲某也不能外出打工,窝在家里成了打架吵嘴专业户。
  当我介入调解时,双方已积怨太深,各家的苦水三天三夜倒不完,对方的错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唯独自己没有错,都是讲独理。实际而言,两家都是受害者,不同程度都受到了不少的损失。这样我便分别和两家谈损失,先和甲某家谈,规劝甲某家媳妇不要嘴上逞强,得理不让人,虽说乙某家灌水不对,但是天上下雨,不是人为的原因,还是自己经济水平差,如果咱要盖得高些,也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如果不解决这个矛盾,那么就住成危房了,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甲某家算是说通了,愿意自己出资在后墙垫土,垫到和乙某院里齐平为止。然后便做乙某的工作,也是避开由头不谈,先谈26岁的儿子,娶媳妇已经迟了些了,这架要是一直闹下去,可就害了孩子了,再加上院里乱七八糟不像个院子,赶紧让前院甲某把后墙垫起好好修整修整,集中精力给儿子娶媳妇吧。乙某听了也觉的有理,便也同意,送我出门,出得门来,正准备通知甲某,突然想到一件事情。立马返到乙某家,和乙某商议,甲某家的后墙最好还是你家垫,因为在你院里,是法律规定的使用面积,如果甲某家垫了,势必为将来的矛盾埋下隐患。乙某听了我的解释也恍然大悟,说我垫起后,盖一溜石棉瓦棚子,永远淹不了他的后墙。这样,在这起调解中,采用倒置的办法,不能问原因和理由,因为两家理太多,各说各有理,便会陷入纠缠不清的家长里短之中,究竟谁对谁错,说白了还不值一分钱,只有从造成的危害和后果引发双方当事人各自的反思,才能使他们从心灵深处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该说的也就少说了,不该说的也就不说了,相互退让的空间便自然而然地出现了,这样离矛盾的解决也就不远了。
  此事化解以后双方相处多年,后院乙某家娶媳妇,听说甲某还去帮忙,甲某家娶媳妇乙某家去没去那就不得而知了。
  邻里关系,至为重要,因为一辈子,甚至几辈子相守相望不离不弃,共享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它是你忠实的守望者和第一热心观众。但凡有几分奈何不要破坏。请珍惜邻里关系,达到顺处常安,和谐共荣的目的。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