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法一:吃“冰激凌”
春秋末期:在米酒中加入冰(古代存放冰块的地方称为“窟室”),喝冰镇米酒消暑。
唐代:人们会制作并出售“冰棍”了。先是木桶里放冰,撒盐降低冰的融点,再把盛有蔗糖水的小铁盒排列在桶中,插入小木棍。
宋代:夜市冷饮铺卖到三更时分才打烊,“冰雪冷元子”、“冰雪甘草汤”、“雪泡兜儿水”、“凉水荔枝膏”等冰甜点红极一时。
元代:在牛奶中加入冰,即为“奶冰”。后又加入了蜜饯和果酱,就成了最早的冰激凌原型。
明清时期:盛夏有小贩售卖“凉水”。有的加入了杨梅、桃子,俗称“冰杨梅”、“冰桃子”。
方法二:穿“开裆裤”
古代夏衣薄、透,“富人披丝绸、穷人穿麻衣”;而纱袍和长裤能覆盖皮肤,造型宽大通风。
魏晋前:男人爱打赤膊,女人喜欢穿“开裆裤”。古人外穿深衣(即上衣下裳连体的一种服装),里面穿胫衣(只有裤管,没有裤裆)。这样着装很凉爽但容易“走光”,所以除非过河,否则古人不会提起下裳。
唐朝:薄、透、露的“半臂装”和“袒胸装”深受女性青睐。
方法三:睡“空调房”
汉代:皇宫里有冬夏两用的“空调房”,夏季用房叫“清凉殿”。清凉殿内以石头为床,用玉晶盘装冰块,仆人站在一旁对着扇扇子。
唐代:依靠水能用“扇车”。用水转动扇叶,风扇再对着凉水吹就能形成冷气,等于现在的空调扇。
宋代:厅堂里摆几百盆鲜花,“鼓以风轮”对着吹,不但凉快还清芬满殿。
明清时期:出现可移动的冷源,即贮放冰块的柜子。上面镂空,作为冷气出孔,中部空间储存食物,如西瓜、冷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