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最近读了一篇课文,题目叫《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读完这一课后,我有很多感想。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作者小时候,她爸爸带她登上了高高的塔顶。望向一条条川流不息的马路。父亲教导女儿:如果做事情感到这个办法行不通的话,就换另一种方法用用。后来,作者在事业方面遇到了两个难题,最终找到了一条出路。“就算上帝关闭了所有的成功之门,但他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这是我读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篇课文所悟出的道理,这句话使我一生受益。
我对父亲的话感触很深: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啊!这是多么朴实的一句话,却成为作者成功的谜底。是啊!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难题绞尽脑汁,然而,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想想。也许可以更加明白其中的含义。有一次,朋友要参加一个演讲会。必须在两天之内背熟一篇一千多字的演讲稿,她只好一字一段地背,过了一天,只背熟了几百字,后来,她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根据稿的结构特点、重点词语和大概意思来进行分析。果然,一个小时后她居然能倒背如流。所以说我们不能把思维停在一个角度上,思维要全面些。要是这条路走不通了,我们还可以走另一条路。俗话说得好:“树挪死,人挪活。”要是遇到了困难,我们要多方面来思考,决不做堵在死胡同的“傻子”。
我们经常发现周围有人复制着“成功人士”的成功之路,他们复制的目的也就是和那位“成功人士”一样;一样的地位、一样的职业、一样的……即使这样做要改变自我。
80、90后的时代人才济济,学生各怀绝技,大都是社会之栋梁,可是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高科技的人才尴尬地面临无业,暂时失业的窘境?是因为学历不够吗?是因为没有工作经验吗?是因为人生阅历还很浅薄吗?我想一方面是来自于社会的需求与压力,一方面来自于自身的死搬硬套,非要吊死在一棵树上才安心。我想数不胜数的学生和工作者就是把大量的时间纠结于自己是否该另谋出路而错失了赤裸裸摆在自己面前一个又一个的良机,正是这样的犹豫不决成了太多人的致命伤。那么为什么不潇洒一点儿呢?这个岗位上既然没有你的容身之处,那么就放手一搏为自己另外开辟一条道路啊,共同的目标不都是为了“成功”二字吗?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嘛,成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关键之处在于肯不肯做,怕不怕苦,和对于面子观的看待。人生往往要多一些大胆的尝试才会越发的精彩,懂得朝前看,把当下的事做好,有利于自己的发展,而不是停滞不前,原地踏步,长此以往,只能使人萎靡不振,懒惰不堪。
现在这个社会人才缺乏的是勇气和尝试,总幼稚地以为只要有一个自己的自留地就拥有了长远的经济,殊不知,自己身后还有许多的机会等待自己的把握,还有许多的坎坷等待自己去跨越,还有许多的困难等待自己去克服。一味的死板,只会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就算有一双翅膀也不能高瞻远瞩;一味的死板,只会让自己幼小未发芽的梦想扼杀于摇篮;一味的死板,只会使自己堕入懒惰的深渊而止步不前,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过后找不着南北方向,丧失前进的动力。所以,有时候,懂的在穷途末路时另谋出路才是智者之为,偶尔走走捷径也并非不雅之举。加油吧,正在奋斗的学子们、同僚们,好好儿为自己的青春奋斗一把吧,与其浪费挥霍这宝贵的光阴,不做投身于有意义的事,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为自己的未来谱写一个绚丽的篇章,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就算上帝关闭了所有的成功之门,但他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假如你发现这条路不能达到目的地的话,还可以思考选择另一条路走。人生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困难,是退出,还是向目的地前进?我们都应该明智地另谋出路,说不定,柳暗花明又一村,出现在眼前的是一片新天地。成功往往属于那些不言放弃的人。
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通往成功的门被反锁了,我们可以打开窗,去感受绿草茵茵,感受天空湛蓝,感受胜利的喜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