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烽烟年代烽烟事 ——张凤革命回忆录 作者:张凤 口述 张义明 张旭宏 张旭亭 整理 时间:2015-06-22 次数:346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从吕梁到太行军区驻地,这中间有几条封锁线。但我同铺支队在平时的行动中早已摸清了鬼子的封锁规律,也已掌握了敌情变化的动态空隙:日本鬼子换岗作息时通常有几分钟的空隙时间,只要我们密切注意敌人的动向,抓住这个时间就能冲过去。之所以有这样的把握是因为我们在平时积累了不少经验,已经具备了很高的防守应变能力。
  在蒋殿虎大队长的安排下,三中队队长李海江带人在距离护送队伍三到五公里的前方引路,我则是领着兄弟团的几个战友处在前哨队的位置,主要是配合李队长负责侦查地形地貌,仔细探路,谨防每处路面有隐蔽的情况出现。一路上,我与李海江中队长在前面放哨,始终与大队长一行保持至少一华里的距离,我们不断用暗号密语向后面的战友相互传达信息,以确保首长安全。在这样严密的部署和谨慎的防护下,我们顺利通过了敌伪鬼子的几道封锁线,护送首长向太行山军区行进。
  还没等我们走近军区管辖地,就看到前方早有一列由一百来人组成的清一色黑色马队在接应我们。看到马上的战士们个个昂首挺胸,好不威武气派,就知道他们都是在战火中锻炼出来的钢铁战士。我们把朱总司令安全地送到他们面前,我们圆满地完成了这次护送任务。
  我的家乡新营村与韩武堡同在汾河旁,地处清源县与文水县的交叉地界,所以当时这个地方是吕梁根据地通往太行山封锁区的重要交通要道之一。我党在该地区的革命活动较为频繁,当年仅我同铺支队就多次出色地完成了护送党政高级首长过往太行军区或延安的任务。
  (三)南学村突破重围
  1943年12月2日,大队长蒋殿虎带领我们一行5人去太行山区南学村开展工作。当年太谷南学村北面十里处就驻扎着鬼子的军队,村子南面六七里就是杨峪镇,那里也有鬼子的小分队和炮楼,所以这个地区成了阻挡我军民通往根据地活动的战略要道。敌人经常过来巡逻,我八路军也时常到此开展工作,这南学村就是一个敌我双方都涉足的“交叉区”,村长似乎保持“中立”的态度,不管是哪方的人员去了,他都会接待,态度很是暧昧。当时到那里开展工作就是想进一步“争取村长”。
  傍晚,我们进了村,按照惯例当地村长接待了我们。蒋队长耐心地对村长进行了一番说服,记得当时队长反复强调这样一句话:“我们都是中国人,不能死心塌地地为日本人服务”。队长认真地给那个村长谈抗日形式,告诉他工作的需要可以实行两面政权,但心一定要是“红色的”,要明确、坚定地向着八路军。一番劝说下,村长似乎被说动了,连连点头,承诺愿意一心为八路军办事。
  天色已晚,村长说要安排人给我们做饭,就离开了。一会儿给我们送饭的却不是村长而是另外三个人,当时大队长蒋殿虎和三中队长李海江就起了疑心,当即便派人上房顶放哨。正如两位队长所料:村长已派人告密,日本鬼子与宪兵队已把整个村子都包围了。
  ④(待续)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