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与屈原 作者:焦树志 时间:2015-06-19 次数:145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纪念最早的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凡有华人居住的国家城市和地区,端午节都在纪念这位不朽的诗人,屈原永远活在中华民族人民的心中。
  屈原(约公元前340--276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贵族,初辅佐楚怀王,他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后遭奸臣子兰、靳尚等人的谗言陷害而离职。楚顷王时被放逐,长期流浪在沅江湘江流域。后楚国政治日趋腐败,首都郢被秦兵攻破。屈原得知,痛感无力挽救楚国之危亡,一身抱负付诸东流,遂投入汩罗江殉身。
  那正是端午之时,百姓为了避免鱼鳖虾蟹啄食贤人躯体,纷纷抛掷大量粽子于江中,划着龙舟竞相寻找打捞屈原身躯,故而形成端阳节赛龙舟的天下习俗。
  屈原所著的《离骚》,自述身世、志趣,指斥统治集团的昏庸腐朽,慨叹抱负不能施展。《九章》中揭露战国时代楚国现实的黑暗与混乱,表达了对楚国国事的深切忧虑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他的《天问》篇,对有关自然现象社会历史诸多方面的传统观念提出了大胆质疑,体现了独立思考的探索精神。《离骚》这一宏篇巨制,以它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得益彰的风格与《诗经》形成显著的区别,对后世影响很大,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光辉灿烂的篇章。
  1942年,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郭沫若先生为鼓舞国人爱国精神抗日士气,编写了大型历史剧《屈原》。并在重庆上演,有力地批驳了妥协投降卖国求荣的屈辱之徒,歌颂了坚贞不屈热爱祖国不惜牺牲的高尚情操。剧情感情奔放热烈,鼓舞了国人和革命将士有志青年的抗战激情,勇于奔赴前线敢于捐躯献身的志向。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