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缤纷端午节
作者:李中 时间:2015-06-19 次数:726 语音阅读: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它与春节、中秋节并称我国民间三大节日。春节是春天的节日,中秋是秋天的节日,端午是夏天的节日。三大节日除春节外,就数端午节红火热闹,可谓五彩缤纷。国务院还为此节放假一天,连同双休日,即三天小长假,让人们去看端午节的龙舟赛。
(一)端午节日别名多
端午节原称“端五”,端是初的意思,端五之端就是开端的意思。
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农历五月进入仲夏,阴气逆转,阳气升腾,天热了,因此,古人称五月为阳辰。因此,端午节又称“端阳节”。
端午节历代有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之说,于是,文人们又称端午节为“诗人节”。
(二)门上插艾避瘟疫
端午节,人们在门上悬挂艾条,邪恶鬼怪就不敢来了,此是端午节一景。我们的祖先,早就知道艾能治病。现代科学分析,艾含有挥发性芳香油,鞣酸,氯化钾,树脂等成份,有杀虫、驱寒、除蚊等功效。古人用来杀菌治病,确有科学道理。有的地方还有吃艾酒,吃艾糕的习俗,外国也有以艾制酒的习俗,意大利、法国的艾酒为上品。欧州人认为苦艾酒有开胃健胃的功效。
南方人端午节在门上是悬挂菖蒲,蒲根呈人状,人们又称“蒲人”。因此,人们也称五月为“蒲月”。
(三)贴黑牛儿老虎驱五毒
端午节在门上贴黑牛儿老虎是晋中一带的民俗,在江南是贴钟馗。虽然叫黑牛儿老虎,但是种类很多,均是印在黄纸上的木版画。有秦琼、敬德门神,上面却写着“嘛呢,叭咪”梵文,有太上老君骑神牛的,有古佛骑老虎的,有单独神牛啖鬼的,种类很多,但统称黑牛儿老虎。
为啥要贴黑牛儿老虎呢?因为五月是恶五月,端午是恶日,贴黑牛儿老虎是为了驱五毒,除鬼怪。黑牛儿即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据说青牛有啖鬼功能。
人们除贴黑牛儿老虎外,还贴剪纸:公鸡、锤子、剪刀、葫芦等,并配以五毒:蝎子、蜈蚣、蛇、壁虎、蜘蛛等。民谚有:“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剪红纸,贴门框,驱五毒,保安康。”有孩子的人家,还在床头张贴“倒吊驴”,“葫芦娃”等图画,保护儿童平安。
(四)系五色线和带香袋
端午节,在儿童的脖子上、手腕上、足踝上系上五色丝线,称为“端午索”。此习俗由来悠久。古人相信五色线能够相灾免疫,长命富贵。五月五日,牛索五色,以止恶气。又称“百岁线”、“百岁索”。
佩香囊自古就是孩童妇女的习俗,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不过香囊的形状也不一样,有的是鸡心的,有的是荷包的,有的是袋状的,内装紫苏、菖蒲、朱砂、艾叶、苍术、槐叶、杨叶、柳叶等各种香料。我童年时,巧女用十字线缠成粽子、荷包、铜钱、狮子、老虎等各种各样的彩色小件,连同香袋一起在端午节戴在胸前,十分好看。还有人用白布或黄布做成布老虎,画上眼睛、王字和虎纹,蹲在小孩的肩上,也很好看。
(五)节令食品粽子和雄黄酒
五月端午吃粽子历史久远,粽子是端午时节的节令食品。用芦叶包裹,有荤素之别,荤粽包鲜肉,火腿等,为咸粽,素粽包红枣,栗子,豆沙等,为甜粽。江南多荤粽,北方多素粽。
端午节除食粽子外,就是饮雄黄酒。雄黄,又名鸡冠石,是种矿石,中医作外用药,治疥癣恶疮、蛇虫咬伤,内服微量,治惊痫疮毒。
现代科学证明,雄黄中含有硫化砷,有解毒杀菌清热功效。但雄黄在高温下会转化为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有剧毒。
我在童年时,大人们用酒盅将雄黄和酒配置,用筷子蘸上往孩子们的眼角、耳朵、鼻孔上点,在还前额上画个“王”字,说是为了避瘟气。
现在看来,饮雄黄酒,给孩子们五官上点雄黄都不可取,应该用现代的方式避瘟除毒为好。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