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戴香包喝雄黄酒的由来 作者:刘文刚 时间:2015-06-19 次数:128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大多数人都知道为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那么,端午节有人戴香包、喝雄黄酒、门前挂陈艾习俗的由来您是否知晓?
  传说从前有位叫贾平的青年,他释游方道人为师。一天,师父说:“五月五日你家有灭门之灾”。贾平跪求避祸之法。师父叫他立即返家。在端午那天全家戴上香包、门前、檐下挂菖蒲陈艾,不能出门,在家喝点雄黄酒,就可免于灾祸,贾平遵嘱照办,果然那日上午,鸡、狗、猪、牛、羊等全都死去,仅贾平家人丁平安无事,所以每年端午节这天,戴香包、挂艾蒲、饮雄黄酒就逐渐成了习俗。
  传说归传说,令人难以置信。其实,端午节戴香包,既是为了美化生活,也有一定的科学依据。香包是用棉布做成的香袋。袋上用丝线绣有花卉、鸟兽、鱼虫、五谷、瓜果、人物等各种优美生动的图像,是小巧玲珑、精巧美丽的民间工艺品。尤其是小孩戴上它,就显示出“香包襟上戴,娃娃逗人爱”之美。成香包不仅好看,具有美学价值,而且有芳香馥郁、驱虫祛毒的好处。因为香包里面装有山奈、细辛、白芷、丁香、甘松等药物,这些药物具有清洁,辟秽的功用,戴上它,就令人清爽、怡神、舒心、因而不止小孩喜欢戴,老年人也喜欢戴。
  端午节喝点雄黄酒,在房子内外洒上些雄黄水,在孩子的耳朵、鼻子和额头上涂抹点雄黄酒,早已在我国许多地方成为一种习俗。雄黄属一种中药材,有解毒杀菌的作用,在《本草纲目》中就有“雄黄味辛性温有毒,具有解虫蛇毒燥湿,杀虫祛痰功效”的记载,据说在还没有碘酒的年代,我国人民用白酒浸泡雄黄、白矾、酒发挥干后成了雄黄矾,用它涂抹在虫子叮咬的皮肤上,会起到消毒止痒的作用。所有民间有“带雄黄进山不怕蛇”“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的说法。人们在室内外洒雄黄水,可以预防和杀死毒虫,不过,雄黄主要的化学成分是硫化砷,有毒,使用时要注意选择。要选择像鸡冠色的红黄色雄黄,不能用白色结晶或外面红里面白的雄黄,因为这些雄典含有剧毒,特别是切忌煅烧雄黄、否则会分解为砒霜。误用雄黄,会给人带来危及生命的后果,须特别谨慎小心。
  菖蒲陈艾(也叫艾蒿)多年生草木植物,叶子有香气,可入药,内服可做止血剂,又供炙法上用,其功效可补阳气驱风、寒、湿病邪,人们端午节门前挂艾蒿,其实是利用艾蒿的阳性,可驱风,寒,湿病邪,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