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节事难忘 作者:张仲杰 时间:2015-06-19 次数:133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发生在端午节的许多往事,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对父母来说,最重要的是在端午节的那天,能给全家人吃上美味可口的粽子。那时候没有像现在这样繁荣的市场,没有江米、果仁、糖类等各种各样随处可见可购的食材,只能就地取材,省吃俭用积攒上点黄色的软米和自己枣树上的红枣。时间还在四月中旬,父亲就会去到县城西南方向的一片芦苇地,去寻觅难以得到的粽叶。那时候是日伪时期,民不聊生,芦苇地荒凉不堪,苇叶长得又短又窄,包起来确实难以随心。就这样,心灵手巧的母亲也能手拿窄窄的粽叶,包出有棱有角精致美观的粽子来。时到端午节那天,满屋粽子飘香喜气洋洋,全家人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之中。父亲还会在摘取粽叶的同时,逮一只青蛙回来,在端午节的这天,将一只圆圆的墨绽塞进青蛙的嘴里,然后晾晒在太阳底下,做成一只“青蛙墨绽”。如果有小孩子生痄腮了,用墨绽在患处擦抹一下,就可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让痄腮尽快痊愈。父亲还会去中药店买回雄黄和雄黄酒,将雄黄擦在我们的鼻孔、耳孔等处,还要在印堂穴上,点上一个圆点,据说可以逼邪去毒。大人们都要在端午节这天,喝上一樽雄黄酒,以期一年之内免生灾害。父母更忘不了在门口,插上一束艾草,以去邪杀毒。那寻觅艾草的事,就交给我和我的哥哥了。
  我记得有一年,九岁的哥哥,领上四岁的我,又邀约了我们那条街上的几位小朋友,一起出城了。我们越过了“太汾公路”,沿着“开泰渠”一直向西南方向前进。一边走着,一边寻找艾草。每逢看见一丛艾草,我们就蜂拥而上连根带叶地拔下来,捆成一小捆,由一个人扛在肩上,继续寻找。我们就这样走着,找着,直到太阳偏西了,终于每个人都拥有了一小捆艾草,一齐扛在肩头,飞快地向县城返了回来,不巧的是城门已经关上了。我们来到城门之后,便大声地叫了起来:“快开城门!”那些守城门的,是日本鬼子将街上的流浪汉、小偷、流氓等收留组织起来,叫什么“警备队”。这些警备队的人对我们的叫声置若罔闻,不给开门。我们不厌其烦大声叫喊着,这时,有一个歪戴帽子的小头目,站在城门楼上,枪栓拉得“格啦格啦”响,嘴里大声骂着我们:“你们这群小混蛋,今天就在野地里睡觉吧!再敢乱喊,老子就开枪啦!”小伙伴们被吓傻了,有的哭了起来。哥哥对大家说:“不要怕,咱们把我弟弟从城门底下塞进去,回去叫大人来救我们。”说着,他们几个大哥哥将我摁在地上,从城门底下的缝隙里,死劲将我往里面推。我的头碰在门扇上,痛得直叫,费了好大劲,他们终于将我推了进来。我一边哭喊着,一边向家里的方向跑去。后来,我三舅拿了一条“哈德门牌”的纸烟,去到城门口,向守门的“警备队”说了许多好话,又塞给了他们一条纸烟,才将城门打开。那一刻,我恨透了日本鬼子的警备队,更恨日本鬼子。
  那时过端午节,我大姐和二姐,以及我们的小姨和表姐她们,还会从药铺里买回来木香、沉香、檀香等香料,一针一线地缝成三角形、心形等各式各样形状的小香包,再用五色丝线密密匝匝地缠绕起来,最后又用这些丝线搓成细绳子,将这些香袋挂起来,有的拴在衣服扣眼里,有的拴在胸前,有的挂在家里,有的送给大人。真是人盈香味,满屋生香。
  端午节的往事远去了,当我们尊享现代人的幸福生活时,回味过去,仍然觉得中华传统文化意味深长,快乐、亲切、幸福!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