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悌为本 节俭生活 作者:张仲杰 时间:2015-06-12 次数:148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1958年7月1日,我到长治市教育局报到,成为一名小学教师。当月,领到了我平生第一次工资:小教九级,月工资二十九元五角。这时,耳畔响起了古人的教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眼前闪现着殚精竭虑操劳一生的父母,在大学孜孜不倦认真读书的弟弟,我毫不犹豫地跑向邮局,填了两份汇款单,给父母汇款十元;给弟弟汇款十元。自己剩余九元五角了。
  这九元五角的“自主权”怎么使用呢?当时,我所在的学校在市总工会的食堂就餐。早餐:一碗稀饭二分;一碟咸菜二分;一个蒸馍:五分;一个窝头三分;一个素菜五分;一个炒豆腐一角;一个炒肉菜两角。我选择一碗稀饭,一个窝头,一碟咸菜一共需支出七分,一个月二元零一角。午餐我在早餐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素菜和一个窝头,午餐需四元五角。晚餐参照早餐,月支出二元一角。一个月的伙食费共需要八元七角,还可剩余八角。待女朋友到来时,我们就增加两角一个的炒肉菜或一角一个的炒豆腐和一个蒸馍,适时地改善生活,日子过得很惬意。
  不久,上级决定抽调我们新分配的教师下乡参加扫除文盲的工作。市委规定,下乡干部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吃派饭;每天缴纳两角钱,四两粮票。我每月缴六元钱,十二斤粮票,可剩余三元五角;粮票十二斤。时间到了当年的十月份,长治市和全国各地一道,掀起了“大办人民公社”与“大炼钢铁”的运动。我们结束了扫除文盲的工作,又投入了大炼钢铁的战斗。大炼钢铁时,吃住在山头的工地上,吃的是人民公社社员送来的窝头,不花钱。这样,我的九元五角就全部成了可自己支配的收入了。年底结束了大炼钢铁。我在扫除文盲的三个月中,节余十元五角。在大炼钢铁的三个月中,节余二十八元五角;一共节余三十九元整。
  1959年1月份,我回到了学校,学校归当地街道管辖,我们在街道食堂就餐,每月伙食费为四元五角,每月可节余五元。于二月三日,学校的校长为我与师范学校同班的同学、女友,筹办了俭朴而隆重的婚礼。我们在毛主席像前行三鞠躬礼;全校老师围着办公室的桌子,吃着长治腊肉,喝着驰名中外的潞酒;学校赠送给我们《列宁哲学笔记》、列宁著《斯大林主义问题》、《联共布党史》三本书,至今我还珍藏着。我们就利用半年多的积蓄,办了完婚的大事,开支了我们婚礼的费用,还请全校老师看了一场电影,深深地体会到,勤俭节约为人生添彩,孝敬双亲与关心弟弟,安抚心灵为人格提升。
  我和爱妻成家了,我们商定,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吃普通的饭菜,穿朴素的衣服,继续使用在学校读书时的被褥,穿学生时代的衣服,继续关爱父母,关心兄弟姐妹。关心父母就是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就是对年迈父母的担当。关心兄弟姐妹,就是对自己品质的检验,就是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那年的夏天,我们买了两尺与我俩裤子一样颜色的布料,让裁缝将我们裤子的双膝和臂部,扎上了补丁,高兴地穿了足有两三年的时间,就是弟弟大学毕业之后,我们也不轻易添置新衣服。
  那一年的冬季,我们都要清晨去辅导学生的早自习,晚上要辅导晚自习,手和脚都要被冻伤。当时要买一双棉鞋需十多元的钱,爱妻决定自己做棉鞋。我一是考虑没有充足的时间,二是爱妻从来也没干过做鞋的活儿,故想劝阻她的这一大胆计划。可爱妻说干就干,从房东大娘那里,找到鞋样,买了潞安麻皮和所需之布。于是,我们在星期天,便用旧布打浆做布褙子,用麻皮在小腿上搓麻绳,夜晚爱妻就纳四二号的大鞋底,做鞋帮,终于经过几个星期天和昼夜的辛劳,给我做成了一双棉鞋。至今想起来,都感觉到无限的温暖。
  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有计划地生活,成了我们生活的习惯。在国家困难时期的一年,我们同班一起分配在长治的一位同学,因丢失了粮票,利用假期住在我家一星期,我们照样热情接待。待老同学离开之后,我们以一两粮票一个的黑面包和着菜叶足足地吃了半个月,才补起了粮食的亏空。国家困难时期,我们将一个月的口粮,分别装在三十个用纸糊好的小口袋里,每天控制着自己只吃一小袋。另外还糊有一个大点的口袋,装有一点机动的粮食,用来招待来家的客人。经常是和我们一样条件的同事,在特别困难的情况下,来我们的家里借粮和就餐。
  我们由此悟出了一个道理,钱,多少是够?多少是不够?勤俭节约严于律己,钱少也够;铺张浪费欲壑难填,再多的钱也不够。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