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近视“大”度数
“孩子的眼镜现在已经500多度。”小张的妈妈无奈地说,小张今年刚9岁,从前年开始视力出现下降,刚开始就是看黑板很费力,总是和同学换座位,等意识到是眼睛出现问题时,已经有200多度的近视了,“我和他爸爸的视力都很好,真没想到他那么小就会近视。”
5岁“小眼镜”乐乐在排队时也没闲着,捧着掌上游戏机不停地“打杀”。妈妈抱怨说,儿子自从迷上电脑游戏,每天玩游戏达七八小时。乐乐的父亲是电脑设计师,他从小目睹父亲在电脑上画出五彩图案觉得很好玩。父亲也有意识从小培养乐乐学会电脑,3岁乐乐就会自己上网,5岁已迷上电脑游戏。
相关专业人士说,现在到医院就诊的“小近视眼”在逐年增多,不过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家长是在孩子的视力长时间出现问题后才来医院,因此,有很多“小近视”到医院一查就已经是很高的度数了,让人很是遗憾。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越发低龄化,有儿童不到4岁就近视了,形势不容乐观。
“屏奴”时代警惕伤眼
和乐乐一样,8岁的兵兵最近一段时间总是说看不清楚东西,父母带他到医院检查时才发现已经近视。父母百思不得其解,孩子这么小怎么就近视了呢?原来,兵兵经常趁父母都不在家的时候,玩手机游戏,往往一玩就是四五个小时,而且身陷其中,无法自拔,最终造成用眼过度,患上近视。“对儿童视力影响最大的是手机,其次是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专家指出,如今孩子们经常整天宅在家里,有的疯狂沉迷网络游戏,有的躺在床上看碟片、看电视,很少参加户外运动。而人们在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时,阅读距离往往要比看书时的阅读距离更近,这样会使眼睛聚焦时的角度增大,造成眼睛睫状肌收缩的幅度增大,时间一长,睫状肌自然容易感到疲劳。
据了解,近视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先天性遗传和后天环境影响两方面。环境因素既包括了外部自然环境,也包括孩子的用眼习惯。不少孩子平时用眼习惯不好,比如看书、写字时姿势不正确,在强光、暗光下进行阅读,经常接触电视、电脑等,都会造成近视。“缺乏户外活动,自然光照时间过少,也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儿童坚持每天3小时户外活动,能有效遏制近视的发生。”事实上,伴随移动终端的发展与普及,每天的工作、生活、休闲、娱乐都离不开电脑和手机,屏幕的刺激对眼睛产生的伤害也不仅限于孩子,眼疲劳就诊人群也在逐年上升,各种眼疲劳患者例如眼睛干涩、流泪、胀痛、发痒等不适症状,都是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带来的眼部亚健康问题。
因此,我们建议网友们在使用智能手机、iPad时,应该有正确的坐姿,不要让头部前倾或后仰,屏幕应该位于眼睛平视平面之下大约15度,距离屏幕在40-60厘米左右。不要在黑暗的房间里玩智能手机和iPad,尽量将屏幕亮度调节到感觉舒适的程度。
“心灵的窗户”需要放假
有时候,听到不少家长抱怨说:“医生,我们孩子的视力一直很好,为什么突然近视了”,其实,近视并不是一朝一夕“突然”发生的,家长们之所以对孩子的近视“后知后觉”,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家长并没有定期带孩子去医院或正规的视光机构做眼科检查的意识,以至于无法早期发现孩子的视力问题。
专家说,对于近视,不配镜、不矫正、不干预的想法都是错误的,科学研究和大量的实例证明:近视可以预防,可以控制加深,可以减缓发展。首先是到正规视光机构为孩子配一副合格、准确的眼镜;再有,要积极采取防控措施,避免从低度近视发展到高度近视,一旦发展成高度近视有可能遗传给下一代,超过600度的高度近视,会带来许多并发症,所以家长应积极采取措施,防控近视的不断发展。当发现孩子出现视力问题时,家长应首先带着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详细的医学检查,听从专业指导。最近几年发生假性近视的比例是比较高的,如果在视力下降的初期能够及早来做扩瞳验光,并进行一些药物治疗,视力是可以矫正的,不过,一旦发生真性近视,就要及时配镜。不过,青少年的视力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往往不易发觉,因此,最好家长能与学校、专家形成一个共同的监控网络,共同干预。家长的重视和督促对孩子预防近视非常重要,现在很多年轻的家长疏于对孩子的教育和督促,也会促使孩子较早地患上近视。
